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脉络与关键发力点。回望过去一年,如东始终将沿海开发作为发展的主战略、主引擎,紧紧锚定“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目标定位,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储能等一系列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做强做优海洋能源经济,奋力开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篇章。
科创“引擎”激活向新动力
九州星际等3家企业入选江苏省制造强省“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中天科技成功申报制造强省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湘园化工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双荣誉;九诺医疗、臻亿医疗入选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远东海缆成功入选全省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一直以来,如东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去年,如东县大力开展“创新转型加速年”活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畅通中小微企业进阶式创新成长“快车道”,6家企业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企业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东经济开发区“绿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获认市科技服务项目。5个重大装备获认市首台(套)。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所在。如东正在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勾勒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智改数转赋能产业焕新
走进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整个车间干净整洁,各类产品正从一台台自动化设备上有序生产出来。近两年,江东金具以生产设备改造和线上数据自动采集为抓手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得益于数字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江东金具产品综合技术性能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出口印度、埃及、巴西等120多个国家。
“智改数转网联”是如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重要抓手。近年来,如东县扎实推进数实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体目标已基本实现。2024年,中天科技获评省“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爱朋医疗等7家企业成功创建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恒辉安防获评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智”改造,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发展加装了“新引擎”,更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以来,如东县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关键环节数控化率等指标均持续提升,为全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绿色低碳描绘发展底色
2024年,绿色正在成为如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这一年,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700万千瓦,全年新能源上网电量超153亿千瓦时,约占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40%;全县6个光伏项目按序时推进,实施的6个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占全省规划总量的17.4%;打造的全国首个风电专用港口——小洋口风电母港,涵盖了海上风电场的勘测、组装、运维等全链条;如东LNG接收站全年累计接卸LNG68船、556.3万吨,气化外输77亿标方……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如东对新能源产业的深耕细作,更蕴含着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强劲动力。
当前,如东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跨越赶超的关键期。面对“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两大战略的叠加优势,围绕“靠近上海”“向海发展”两海文章的实际应用,实现“交通带动”“创新驱动”两个未来的发展牵引。新的一年,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凭借“绿”的底蕴,以“未来技术产业化、本地产业未来化”为主线,探索构建未来产业发展路径,以打造海洋强县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力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深耕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过去一年,如东以绿色低碳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智改数转为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展望未来,如东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科技创新实践,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如东向“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