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江苏省沭阳县积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通过建立一套工作制度,探索一套治理技术,完善一套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和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改善,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风貌。
建立一套工作制度。首先制定工作方案。印发实施《沭阳县农村黑臭水体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指导排查范围、识别方法、排查要素,要求标本兼治理,注重长效,经济适用,利用优先。二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治理工作专班,形成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财政局、属地乡镇等为成员单位的组织架构。三是建立推进机制。县政府多次组织水利、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常态化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治理任务、技术路线、资金保障等工作方案;按月度集中开展现场调研,现场推进治理进度、治理深度、治理范围等工作。
探索一套治理技术。该县从控源截污入手,要求畜禽养殖行业注重粪污治理,提高粪污肥料化、能源利用水平,水产养殖行业注重科学划定水产养殖区,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种植业注重施肥结构改进,实现化肥减量、农药减量,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业企业注重废水处理工艺提升,加强污染排放监管和治理力度。清淤疏浚有深度,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深度,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内源污染源。打捞清理河道内垃圾、漂浮物进行,同时清淤疏浚,合理处理处置底泥,鼓励底泥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同时,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生态修复有成效,注重水体本身水质净化功能和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功能,对拟搬迁撤并空心村和过于分散、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的村庄,鼓励通过生态净化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在前期水系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必要的水体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拆除不必要的拦河坝,增强渠道、河道、池塘等水体流动性及自净能力。
完善一套长效机制。首先明确责任主体。该县结合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逐步构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监管体系。由属地政府负责统筹,强化村委会治理责任,有序开展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等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整治效果。二是建立保障机制。实行动态排查治理模式,根据工作需要及实际情况,动态排查黑臭水体,建立季度、月度循环排查工作制度,排查一条治理一条,防止返黑返臭及新增黑臭;沭阳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督促、指导治理工作开展;统筹涉农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化“以奖代补”政策,合理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经费和治理资金投入。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护水意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深入开展“巡、查、宣、防”工作,设置村级河长,实行乡贤护水,倡导百姓巡河;对已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梳理建立“电子档案”,内容包括水体基本信息、治理措施、治理进展情况和治理前后图片,树立标志牌,宣传发动群众集体护水。
今年以来,全县共投入约2750万元治理完成10个乡镇(街道)农村黑臭水体45条,累计治理长度约50公里,其中4条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国家试点,争取中央资金1302万元。下一步,沭阳县将继续严格按照工作要求,以为民办实事为导向,实事求是解决一批水体黑臭问题、生活污染治理难题,统筹工程质量、实效、长期运维等方面的工作,打造农村水体治理样板,全力改善县域水环境质量。 (张 巍 孙海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