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明确提出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其中,皖北地区不可或缺。
作为农业和传统工业区,皖北能否抓住机遇,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乘势而起,为皖北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能,成为全省汽车“首位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轻量化到动力电池,从增程器到热管理系统,这两年,皖北地区发挥后发优势,不走亦步亦趋的漫长追赶之路,抓好新型工业化,锚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不动摇,加快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
换了新打法,皖北不断突破产业发展“天花板”——如今,皖北地区集聚汽车产业链企业近千家,省内外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106家。今年1月至2月,皖北地区汽车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平均增速达27.4%,比全省快3.9个百分点。与2023年相比,皖北地区汽车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数、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均提高1.1个百分点。
在新赛道上,皖北不仅“能”,而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战略谋划开新局
——首位产业,蓝图变实景
1月2日邀请来凤台、4日赴上海接洽、5日拟合作协议初稿……9日签约。
虽已过去一年半时间, 淮南市凤台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吴向韶仍对2023年初的一次招商记忆犹新。吴向韶掰着手指头,一天天数招商进展,数到第八个手指头时,他说:“从首次见面到项目签约只用了8天,创淮南市招商速度第一。”
从签约到首批产品量产,也仅过去了8个月。是什么项目,让凤台县如此青睐有加、快马加鞭?
“外地人对凤台的印象大多是煤和电。全县年发电200亿度,有‘火力三峡’之称。”吴向韶说,然而在转型发展中,煤电却成了“双刃剑”。
为了摆脱对煤电的过度依赖,从2022年起,凤台县将“三新两精”确定为主导产业,其中一个“新”就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
“2022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激烈,有些零部件企业已暴露出竞争力不足、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问题。”吴向韶说,凤台县委、县政府在战略谋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时,就将目光盯在该行业的“核心”——科技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
凤台要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打开新局面,就要尽可能超前布局,盯住一流企业招商。
2022年底,凤台县获得消息: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要在全国布局若干零部件基地,其中一个已落户桐城。之后的故事,就是吴向韶所说的,用8天时间刷新了淮南市招商速度。
2023年1月15日,合众新能源汽车公司在凤台县成立全资子公司——浩智增程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专注于增程油电转化系统,增程热泵总成及智能座舱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当年9月15日,增程产线量产;12月底,首套热泵下线。
增程器是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不直接给汽车提供动力,而是在电池亏电时,通过消耗燃油给电池充电,从而增加汽车续航,也就是车主口中的“可油可电”。
“合众热销车型哪吒L搭载的增程器,全部产自凤台。”浩智公司生产计划高级经理李季告诉记者,今年4月哪吒L上市,5月销量翻番,随着销量走高,浩智的增程器产能也在不断攀升。
浩智公司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具备15万套增程器和30万套热管理系统的生产能力,三期建成并完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35亿元。
凤台县的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从无到有,一鸣惊人。
两年前,凤台县经过市场调研,认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不仅不是过渡产品,在北方地区还大有市场。于是,总部位于常州的坤泰车辆系统(常州)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凤台县“核心零部件产业”招商视野。
2019年,坤泰公司自研的智混DHT系统问世,其与奇瑞汽车合作,装配在一款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上。而坤泰落户凤台,就与奇瑞有关。
“奇瑞在芜湖和河南开封有生产基地,凤台正好居中,方便两头兼顾。”坤泰公司副总经理戎天如说,公司研发的智混DHT系统是一款二挡混动变速器,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双电机架构。2022年8月,凤台县国企州来控股集团与坤泰(常州)公司共同投资36亿元,成立安徽坤泰车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年的发展,除奇瑞外,一汽、上汽通用五菱也成为安徽坤泰的合作伙伴。
“凤台选择浩智与坤泰,靠的是‘手艺’,不是‘手气’。”吴向韶介绍,向外,县里努力推动两家公司与江淮汽车开展合作,让凤台的零配件产业深度融入合肥、芜湖的整车产业链中;向内,则以两大零部件企业为龙头,带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皖北各市持续扩容关键领域零部件产业,在全省做大做强汽车“皖军”的战略擘画中,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打造零部件产业的“皖北军团”,让蓝图变实景。
大展所长闯新路
——资源转化,优势变胜势
从淮南到淮北,都曾离不开“一块煤”。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赛道”上,两淮都在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濉溪县便有了电解铝车间,从彼时用土模具生产铝勺、铝锅铲、铝蒸笼到21世纪初生产铝合金门窗,受生产条件和科研水平所限,淮北市铝产业一直在低端徘徊。
“那时的淮北铝制品行业虽然落后,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或进入改制后的新企业,或合伙创办了其他企业,为后来铝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人才基础。”淮北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马晓东告诉记者,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时,人才和资源的优势正在转变为新赛道上的胜势。
20年前,张宏所在的一家铝业国企改制,他接手了一批设备和厂房,带着300多名下岗工人艰苦创业,继续从事铝制品行业。到2009年,张宏带领团队创办了银丰铝业、津奥铝业等5家铝业企业。
淮北的铝,注定要与新能源汽车结缘。
新能源汽车从诞生之初,就面临一个技术性问题——增加续航。如何给新能源汽车“减肥”,解决车主“续航焦虑”,成为各大新能源车企的技术革新方向。
2020年,工信部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中期以形成轻质合金应用体系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体系为目标,实现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当年,张宏抓住机遇,与国轩控股集团合作,在淮北成立安徽国轩象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国轩象铝已成为奇瑞、江淮、长安、上汽、合众、广汽等车企的供应商,提供电池包、白车身等铝制零配件。
乘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风口,淮北众多铝业企业在转型发展的同时,通过科技赋能,促进产业以“新”提质。
“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王浩伟教授团队合作,将陶铝新材料应用于汽车轻量化,在现有产品上再减重10%以上。”在淮北高新区的安徽相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大璐告诉记者,企业紧跟汽车轻量化发展大趋势,将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作为公司主打产品,兼顾铝合金防撞梁、端板、门槛等产品。该公司目前已经与中航锂电、广汽、上汽、吉利、孚能等公司开展深度合作。
除了减重,铝还用于制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电池箔。
在濉溪经济开发区,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的8条铝箔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来自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高科等国内头部电池企业的订单。2023年,企业实现产值17亿元。
“电池箔相当于‘面皮’,三元锂或磷酸铁锂是抹在面皮上的‘馅料’,做成的‘卷饼’是电池。”中基公司总经理助理韩首业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电池箔的作用。与一般地面上的机械不同,生产电池箔的机械有两层楼高,地下还要挖出两三米深存放油库。
通过类似擀面杖的工作辊反复滚动挤压,7毫米厚的铝片被压制成12微米至15微米的电池箔。“这个薄度的电池箔,压在一起会粘黏。”韩首业说,地下油库里的油,涂抹在两片电池箔之间,就像往两片面皮之间撒面粉,起到防粘黏作用。
目前,安徽中基电池箔生产能力居全国前三,是宁德时代的第二大供应商。
“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重点企业29家,其中工业企业17家、服务业和零售类企业12家,年营收突破80亿元。”淮北市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科科长吴程程说。
“我们生产的电解液主盐,一半来自定远县。”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高级总监葛婵说,企业在3年前看中滁州市定远县盐化工产业园,一是企业属于化工行业,符合定远县盐化工产业园的定位;二是当地丰富的盐业资源,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2021年12月,新宸新公司在定远县盐化工产业园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能为6000吨的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该项目被列入2022年安徽省第二批重点项目,同时在合肥高新区建设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是新型电解液主盐,相当于把普通国道升级为高速公路,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的电导率,增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长寿命和耐候性。”葛婵告诉记者,企业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已与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合作。
通过创新推动、科技赋能,皖北各市盘活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并加快转化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质量发展胜势。
龙头企业抢先机
——集群成势,单点变全链
今年8月,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玻璃项目将在蚌埠试生产。
去年11月,武汉武耀玻璃与蚌埠市签约,今年5月设备进场。武耀玻璃深耕行业3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制造各种汽车用安全玻璃及总成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套高等汽车玻璃生产装备。
“400万套产量是武汉总部产量的两倍,是公司在国内投资建设的最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武耀玻璃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蚌埠,一是安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企业鼓足信心;二是蚌埠拥有国家级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产业基础雄厚,同时拥有良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条件。
目前,蚌埠市出台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培育和招引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了安徽凤凰滤清器、蚌埠双环电子集团、安徽昊方机电、蚌埠国显科技、诺博汽车橡塑、安徽吉驰轮胎等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与江淮集团等车企签约,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共同建设蚌埠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推动多链融合,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被国外企业‘卡脖子’到成为全球第一,我们用了20年时间。”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建晖说。
1997年,昊方机电在蚌埠市成立,生产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
“空调电磁离合器能把汽车的动力转化到空调压缩机上,使空调工作。”高建晖介绍,生产这件设备的关键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
经历无数次“试错改进再试错”循环,昊方机电坚持科研投入,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最终掌握了核心技术,在国际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行业垒起自己的“院墙”。2017年,昊方机电超越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次年占有全球市场份额近两成。
2018年11月,昊方机电入选工信部发布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10年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已显现,企业也逐步随之转型。”高建晖说,企业一方面加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装备空调电磁离合器的比例,另一方面延伸开发电控执行器、制动器、缓速器等新产品,并开发出专供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空气悬挂系统供气单元、曲轴减震皮带轮等产品,由“一专”升级为“多能”。
在世界级旅游胜地海南三亚,一辆辆观光车接送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其中一些卡通造型的新能源观光车来自淮北。
“海南度假区用车,很多是我们生产的玛西尔牌观光车。”安徽合派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飞华说,公司于2020年建成投产,拥有焊接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自动化抛丸喷粉线等智能装备,能够满足多种特种新能源电动车辆主要零部件和整车生产需求,填补了皖北新能源专用车制造空白。
合派特种车辆公司落户淮北高新区以来,与同在园区的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配套使用其生产的锂电池,携手发展。目前,合派生产的100多款电动车及电动设备,广泛应用于国内旅游景点、高尔夫球场、园林小区、警备系统、环卫行业、酒店及工矿仓储等非公路乘用车领域。
皖北各市引进和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培育路径,推动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到2025年,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8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15%;到2027年,这一规模将突破3300亿元。(记者 武长鹏 柏松 吴永生 孙言梅 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