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市残联内的丹阳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看到一派忙碌又井然有序的热闹场面,有人忙着踩缝纫机,有人忙着做美甲,有人在钩织玩偶,也有团队在合作进行筒灯装配……虽然大家做着不同的事,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且自信的笑容。
今年,丹阳市残联牵头成立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也叫“筑梦空间”,主要开展助残扶残、提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相关业务,目前已提供5大类数十个品种的辅助性就业产品项目,为残疾人“花式”拓宽就业创业路。
就业工坊 找到“归属地”
在织翼手作工作室,4名残疾人正专心地做着钩织玩偶等手工活。“这里给了我生活的新舞台,也给了我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张美兰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行走,自从加入“筑梦空间”后,变得更加阳光主动,“在这里,不仅能和身体状况相似的姐妹们一起做手工编织,挣点生活费补贴家用,还能说说笑笑,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像亲姐妹一样,十分自在。”
记者看到,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偶、挂件、花束、手拎包等精致的手工制品,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张美兰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些手工制品均由残联工作人员帮助销售,她们只需要安安心心做好手工就行。
据了解,这些手工活由残联进行筛选,爱心企业供货后,所有加工工序、成品验收和交货均可由残疾人参与完成。基地除提供一些辅助性就业,还全力帮助支持残疾人创业,目前已成功孵化出咖啡店、花店、羚品美容工作室等共计8家。“为让残疾人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后续还会组织心理疏导、文体活动、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无障碍、维权等服务及其他公益活动。”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说。
推荐就业 架起“连心桥”
明亮整洁的灯具加工室内,杨时建和他的十来个残障伙伴正认真赶制一批筒灯加工包装订单。贴片、插件、组装……每道工序衔接紧密,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拼装元器件工作强度低、工序少,适合残疾人,大家平均每天能合作完成1000多件。”杨时建表示,大家已经合作装配筒灯近一年时间,每天都会到基地集中,“一起工作很有劲头,也能增加一些收入,很感谢残联的关心关怀,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
一直以来,杨时建都以维修小家电为生,为了支持杨时建的主业,市残联还在基地为他申请了一间小家电维修工作室,无需租金,拎包就能直接开业。
“因为我耳朵听不见,讲话不方便,不擅长从事与人交流的工作。市残联给我提供了工作室,不收房租,我便开了这间美容室,顾客可以来这里做美甲、美容。”美容师张佳佳介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筑梦空间”还积极与特教学校进行校企合作,邀请专业人士为残障学生提供实践技能培训指导,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去年,学校新招了一个职高班,共有12名学生。每周我们都会带着他们来这儿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包括眼镜袋加工、LED灯装配以及咖啡制作。通过训练,学生们可以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家长们也很开心。”特教中心老师孙芬华说。
实现人生 价值聚力“向未来”
“2018年是我人生的至暗之年,一起严重车祸导致我终身残疾。因为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我才有能力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并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冷晨艳从人生重大转折中走出,带着一颗感恩之心,想要回馈社会,将社会传递给她的爱心接力传递下去,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到人生价值。
冷晨艳十分感谢市残联和政府政策的支持。2023年,冷晨艳成功创办了添翼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与政府、企业进行合作,既满足市场用工需求,又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公司还负责管理运营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并创办了织翼手作工作室和添翼残疾人之家。
目前定点在“筑梦空间”就业创业的残障人士有30多位,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市残联都十分支持,他们也感到生活越来越充实。“‘筑梦空间’的宗旨就是帮助每一个残疾人插上梦想的翅膀,除了他们自己创业,也希望可以对接企业资源,招聘更多残疾人就业。”冷晨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