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要闻

我市“数据得地”2.0版有望实现增资扩产项目全覆盖

不论企业体量大小、是否有地,都可通过“数据得地365”预评审机制,解决发展空间需求。

——这是今年“数据得地”机制的新目标,在昨天摆上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审议桌案。

“数据得地”机制,是温州破解中小企业用地难、践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属全国首创。机制通过让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减少人为干预,限制主观意志,更好地发挥了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数据评价精准配地。

如今,这项机制将迎来全新迭代:我市计划于今年出台“数据得地365”机制2.0版本,从小切口推广至所有增资扩产项目和更多成长型企业,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覆盖面从中小企业拓展到所有增资扩产项目,这一目标印证了这项改革力求实现“不找书记亮数据、不找市长看市场”的初心。

记者从会上获悉,“数据得地”2.0版不仅会在机制上升级,充分考虑关键基础配套和产业链关键配套行业,在预评审赋分5项内容中增加企业人才评价、技能培育相关内容,还将在智评、智配、智管上再优化,尤其是加强对新供地块“双合同”刚性履约监管。

“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数据得地’机制使土地供给更加透明公平可预期,进一步优化了我市营商环境。”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谢逢越表示,此前常委会财经委走访了龙湾、乐清等地多家企业及部门,发现该机制在土地优化配置、企业“无感得地”等方面成效明显。

从数据来看,自去年4月首次推行后,“数据得地”机制累计为95家优质企业供地2432亩,撬动11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投资,产值达200亿元、税收达11亿元以上。

分析其中做法,该机制主要破解的是土地要素中三大问题:供给谁、怎么供、如何供得好?

聚焦“供给谁”问题,这项机制设门槛、定标准、比效益。比如,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设置了固投强度、亩均税收、R&D强度等6个预期指标。同时,强化企业成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等5类赋分数据,确保选准选好优质企业。

“无感直享”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也在该机制中得以体现——迭代企业服务中心等“六位一体”为企服务体系,上线企业合规指导等增值服务场景;深化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结合“数据得地”,推动分阶段施工许可项目平均开工时间提前52.3天。

围绕“供得好”问题,一手抓用地,强化市级统筹、县级包干,打好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工业上楼”等组合拳;一手抓项目,统筹管理项目评审、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等8个环节,让已开工企业均按进度有序推进。去年,我市已引导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开竣工888个,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企业盈利面全省最高。

一周前,温州“数据得地”改革的经验做法更获全省推广,亮相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要求温州等地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措施,加快实现由“盆景”变“风景”、“出彩”变“全彩”。

记者手记

改革当以问题为导向 迭代升级

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资源有限,如何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解之题。尤其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言,如果没有自持土地,就很难在转型升级、投资项目中放开手脚,企业成长容易进入滞缓期。

眼下,“数据得地”在为优质中小企业化解用地困境方面已见成效,借势迭代升级确实恰逢其时。在此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既注重企业所需,为更多有增资扩产的优质企业打开红利大门,又要内视短板不足,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解决数据交互瓶颈问题,实现精准评审,真正让好项目在“数据得地”机制下,不再为土地空间发愁。(记者 叶凝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