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中德文化的碰撞,亦是一场人类文明的互鉴。2024年是中国江苏省与德国巴符州缔结友好省州30周年。德国当地时间9月18日下午,“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暨“大运河遇见莱茵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厅举行。展览的“同一个月亮”篇章,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月光曲》讲到无锡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将“民乐之乡”江苏无锡与音乐的渊源娓娓道来,格外引人注目。开幕式上,无锡民族乐团以一曲流畅欢快的《江南好》,把德国观众“带”到了江南水乡。
让世界相知 让文化相融
风光旖旎,情景交融,乐声悠扬……开幕式在无锡民族乐团演奏的《江南好》中开场,“民乐之乡”江苏无锡与“爱乐之城”斯图加特在这一刻实现了梦幻联动。戴上3D眼镜,德国观众从莱茵河一秒穿越到京杭大运河;非遗体验区内,二胡、锡绣、惠山泥人等展位前,德国观众被无锡非遗传承人的高超技艺深深吸引,忍不住上前体验一番……展览通过主题装置、图片、视频、模型、现场表演及数字互动等形式,向德国民众展示江苏的发展成就及民乐文化。“我很骄傲,也很激动、欣慰,活动很精彩,德国观众反响非常热烈。”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总领事黄昳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运河遇见莱茵河”主题展览上,讲述了五个文明互鉴的故事。“这些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双方在人文、历史、艺术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前景非常广阔。”黄昳扬说。
主题展分为序章及五个篇章,从两国语义相近的谚语切入,讲述中德人民文化互通互融、民众相知相近的往事。斯图加特是世界著名汽车城,在莱茵河畔行驶的汽车,其零部件可能就来自江苏,“一辆车与一座城”篇章讲述了中国江苏与德国密切的经贸往来;“一座塔与一座古桥”篇章讲述了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与海德堡古桥串联起中德友谊;“一座园林与一片乐土”篇章聚焦建在斯图加特的中国园林“清音园”,这座园林是中德友谊的见证,是“江苏美”的代表;“一味美食与一方文化”篇章凸显中德美食的异曲同工之处,啤酒与黄酒、猪肘与酱方肉、黑森林蛋糕与月饼……这些美食是不同文化的象征,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媒介。
同一个月亮 同一个世界
从古至今,不论中西,月亮都是一个寓意丰富的艺术符号和文化载体。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曲》,旋律独特、情感丰富,是世界音乐瑰宝。而在中国,也有一首以月亮为灵感的名曲,那就是无锡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其深邃幽远的东方意境征服了世界。在“同一个月亮”篇章中,为德国观众讲述了吴文化的发源地无锡,一座近现代引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爱乐之城”的筑梦历程。从“民乐之乡”到“爱乐之城”,音乐这一“国际语言”早已成为无锡重要的城市名片。展板前,很多德国观众驻足观看,不时拿出手机拍照。
“通过这次展览,我知道江苏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和美丽的风景,非常希望能去江苏看看博物馆和历史遗迹。”斯图加特林登博物馆东亚/东南亚/南亚馆馆长格奥尔格·诺阿克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看了这场展览,他特别期待最近能去一次江苏。德国友人Dieter Polzin是无锡女婿,专程和太太请假,开车三小时来到斯图加特。“虽然因为工作原因去过几次江苏,但还没仔细了解过当地的历史文化。这次展览让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江苏。”尤其是看到展览中的“一味美食与一方文化”篇章时,Dieter Polzin和太太感到很亲切,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吃无锡的小笼包。
以音乐为媒 促国际交流
随后的开幕式演出,让德国观众沉浸式体验了江苏民乐的无穷魅力。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带来的《永远的江南》音乐会在斯图加特音乐厅上演,《茉莉花》《太湖泛舟》《二泉映月》等作品分别融入了评弹、丝竹元素,充满了江南地域特色,诠释了大美新江南。现场,中德名家同台演奏,以琴会友,共同奏响了友谊的乐章。无锡民族乐团的6位演奏员在开幕式上演奏了《江南好》等曲目。“无锡是‘二胡之乡’,二胡曲《二泉映月》广为人知,能让德国朋友领略二胡艺术的魅力,我很荣幸。”无锡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员吉莉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非常珍惜这次出国演出的机会,希望可以把无锡民乐这张城市名片传播得更远。
音乐为媒,从江苏到巴符州,万里知音相逢。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活动由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江苏省演艺集团、现代快报社、无锡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通过民乐演出、主题展览、大师讲座、活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以音乐为媒促进中德两国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