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
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安徽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作为徽文化主要发祥地的黄山市,如何深入挖掘、拓展徽文化历史底蕴、时代价值,从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黄山,有自己的答案。
以“和”推动基层治理
日出山头,晨曦映照。走进黟县西递村,屋舍俨然、村落毗连,一幅悠然祥和、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铺展开来。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古民居中,一座名为“大夫第”的建筑前,来来往往的游客聆听着一段“退一步与人方便”的佳话。
清道光年间,黟县西递村胡文照在修缮祖居时,为方便路人挑担、推车、行走,他主动将正屋墙角削去三分、阁楼临街后退一步,并在门额上亲笔题下五个篆体字“作退一步想”,以此告诫后代子孙“裁直为圆,方便他人”的待人处事之道。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但不能拘泥于传统。黄山市深入挖掘古徽州“谦让和合、豁达通融”的文化精髓,总结推广以“听、理、劝、借、退、和”六字为主要内涵的“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推动“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成为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实践。
如今,黟县重新修缮胡文照故居,将其改造成“作退一步想”特色调解工作室。品读悬挂于中堂的劝诫楹联、牌匾,围观调解成功后拼合欢桌、饮和气茶,已成为了解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扇窗口。
在徽州,“作退一步想”远不止这一面墙、几幢旧居。从黟县出发,“作退一步想”的理念,在一次又一次润物无声的实践之中,嵌入黄山各地的治理结构——
歙县创新开展“驻村夜访”,县四套班子负责同志带头下沉,带动县直、乡镇、村组干部常登群众门、常听群众事、常解群众忧,努力把各类信访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黄山区创新“群众点名、领导接访”工作机制,公布领导干部的职责和电话,让群众可直接找到负责人反映问题,以“上访—约访—下访—走访”的闭环服务,实现乡镇干部随时接访;徽州区岩寺镇综治中心打造“解忧杂货铺”,实现信访事项一站式受理、清单化办理、闭环式管理,让“解忧杂货铺”成为“信访终点站”……
截至目前,黄山市共推出平安和谐促进会、长板凳议事会、逢四说事制等群众自治品牌69个,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722个,通过打造“作退一步想”品牌,进一步延展为各地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有效化解各类新矛盾与新挑战。黄山市也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以“廉”推进清风善治
“从贞白里到忠贞祠再到资政第,从七贤村到蜈蚣岭再到问政山,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歙县历史上灿若繁星的清官、御史、名人和他们流传的廉政佳话……”讲解员李丽霞为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介绍着。
连日来,位于歙县徽州古城核心区的歙县廉政“三示”教育基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家徜徉其中,听着、品着、悟着……据悉,该基地总面积1800余平方米,内设五大展厅,包含10个篇章,分别展示了歙县历史上的清官、御史、廉名,陶行知先生的廉洁诗歌、名言、故事、教育成就,歙县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进成效、典型案例警示等内容,融“廉”于景的设计让基地成为党员干部“走馆访廉”的好去处。
把廉政教育课“搬”进大剧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9月27日,“从取舍起”黄山市廉洁文化主题文艺演出在徽州大剧院精彩上演。演出现场,诵读、小品、京剧、歌伴舞、音诗画、民乐合奏、音乐快板、徽剧微短剧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节目紧扣廉洁文化主旋律,在传统文化中融入创新元素,展现了黄山市深入挖掘徽州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进一步提升“从取舍起”廉洁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推动构建清廉社会生态,不断营造崇德尚廉的浓厚氛围。传统文化要弘扬和传承,更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立足本地实际,用好用活本地文化资源,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炼“廉”文化元素,打造了一批具有黄山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致力于讲好徽州廉洁文化故事。
以“法”护佑文化之基
徽文化蕴含着“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重谦让、尚和合”的优秀经世智慧和善治基因。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注重弘扬新时代法治文化,培育新时代自治文化,彰显新时代德治文化,蹚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路子。
2022年1月1日起,《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今年5月8日,“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记忆遗产。越来越多散落在民间的徽州文书档案,通过法治轨道,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见证历史沧桑的古城、迎风傲雪挺立的黄山松、作为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依据的文书……近年来,黄山市聚焦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出台了一批特色鲜明、符合实际需要的“小快灵”法规,让徽风徽韵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好传承。
“本条约,大家立,执行好,都受益……”在黄山区耿城镇沟村村,朗朗上口的《沟村村规民约三字经》已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们共同约定了公共秩序、乡风民俗、社会公德、邻里关系等具体要求,引导村民自觉规范自身言行。
走进屯溪区滨水景区法治文化园,法治名言、法治小故事、以案释法、法典解读等法律知识标语和宣传栏随处可见,寄“法”于“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让民众在休闲娱乐过程中自觉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口口相传的家训、代代传承的家风、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与法律知识巧妙融合,让民众时时自省自律,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产生。近年来,各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准法律与良俗共通点,充分利用本地群众良善习惯、传统美德、民族风俗等,增进了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文化认同,促进德法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