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年来,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坚持把中医药事业作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重点来传承和发展,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一馆一特色”服务患者
近日,48岁的李先生因为肩膀酸痛,来到了鼓楼区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进行治疗,主治中医师温中福为他进行了浮针治疗后,李先生的病情明显好转。
“当前,中医药越来越多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学磊介绍,2023年,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目前,该中心设有7个中医诊室、6个中医治疗室,规范提供中医适宜技术22项、中医诊疗设备29种、中药饮片598种、中成药187种。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传统服务基础上,以中医优势病种为主,注重特色品牌建设。”沛县沛城镇卫生院院长鹿启伟介绍,该院以医防融合为抓手,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康复保健工作,建立颈肩腰腿痛理疗中心、女性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慢病健康管理中心,为基层患者提供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
“为提升服务能力,我们充分发挥两名中医师的技术优势,打造不孕症等5个中医优势病种,吸引了周边乡镇很多患者前来就诊。”邳州市宿羊山镇卫生院院长夏春晓介绍,2023年,该院中医科共接诊17377人,中医处方占总处方数的31%,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7.6%,单日最高中药饮片处方48张541副。
近年来,我市各中医馆在开展传统服务基础上,以中医优势病种为主,注重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了“一馆一特色”。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210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等级中医馆全覆盖,构建起完善的市、县、镇、村四级中医医疗网络。至2023年底,徐州市创建成30个省级五级中医馆,居全省首位,四级中医馆81个、三级中医馆99个,实现等级中医馆全覆盖,9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基本建立。建成三级中医医院5个,邳州市中医院率先创建成县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苏北第一家。
中医药资源持续优化
72岁的吴大爷因为胸闷难受,家人把他从外地转诊到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市中医院胸痛中心王忠良团队为吴大爷实施了急诊冠脉支架手术,术后配合研制的冠心汤中药制剂,吴大爷不久就康复出院。
市中医院以中医特色为抓手,坚定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不断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已培养造就数个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专科——皮肤科、心血管科、针灸科;护理学为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肛肠科、针灸科、皮肤科、风湿病科、中医外科、骨伤科和护理学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发挥区域带头作用,扩大辐射带头范围,市中医院还陆续建成李业甫、石学敏、孙光荣国医大师工作站,建成王如侠、孙凤霞、徐侠、令狐庆、罗玉国、刘峰、奚嘉等一批全国名中医和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通过组织领军人才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医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效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中医药资源,实现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4个、国家级基层中医特色专科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6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中医类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类实践技能考试基地1个;建有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4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11个,综合服务能力位居淮海经济区首位和全省前列。
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传承是中医发展之根,创新是中医发展之魂。多年来,我市围绕健康徐州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改善医疗服务,中医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深度优化,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我市已建有省级中医重点学科2个,拥有省级名中医19人、市级名中医66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2人、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3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10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0人、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7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5人。荣获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0余项。鼓励中药制剂创新药研发,新增院内制剂品种15个。
下一步,我市将以中医药强市建设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为契机,着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技术创新,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健康服务产业化步伐,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让人民享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