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泰州市海陵区始终把推动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战略,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去化工、去非规造修船造成的数百亿产值缺口,海陵区全力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地标,以智慧家电、汽车零部件为优势,以新材料、智能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的“1+2+3”产业体系,目前产值已超600亿元。
凝聚共识,全力筑牢经济增长“主引擎”
打造特色产业园是海陵区产业振兴的关键一招。近日,海陵区出台《海陵区特色产业园培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底,全区基本建成新能源、现代农业、智慧家电、文化创意、低空及数字信息、智能制造及多式联运、绿色出行(电动自行车)、智能家居八个特色产业园,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力求以产业园的大突破,带动全区经济大发展。
当前,海陵区光伏产业集聚隆基、世地、海优威、嘉庚特材等一批“链主”“链核”企业,光伏产业链完备度达95%以上,晶硅光伏产业集群被认定为“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慧家电“链主”企业乐金电子成为海陵区首家单体破百亿级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2023年的62.3%。
聚链成群,精准打造产业发展“主阵地”
作为江苏省首家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日,泰州市农业开发区“小宇宙”强劲爆发——
10月19日,红旗种业、泰州益海粮油、红旗米业三方宣布共建稻米全产业链;10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泰州首个水产新品种罗氏沼虾“苏沪1号”通过审定;10月30日,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业企业商品种子销售排名发布,红旗种业常规水稻商品种子销售总额登上“十强榜”;11月11日,由多所高校专家投资的“强筋小麦育种和功能性面粉研发攻关”补链项目,正式敲定落户……
另一边的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也不甘示弱,先后集聚江苏隆基、一道新能源、世地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20多家,2022年园区历史首个百亿级企业诞生。2023年,光伏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占园区工业比重超过83%。今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约75.5亿元;新竣工5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约38亿元。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世地新能源光伏接线盒项目,是全球产能最大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生产基地。现有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科技孵化平台2家,2020年以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加强高精尖人才引进培育,近三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1个,入选省级人才项目5个,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20余人。
海陵区始终坚持特色发展,立足产业基础与优势,聚焦主导产业,各特色产业园定位清晰鲜明,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布局项目、培育企业,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同时,海陵区引导各园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打造产业生态圈坚持融合发展,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产出效益,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影响力。
聚力攻坚,积极当好干事创业“主力军”
打造特色产业园是海陵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三年行动计划》为海陵区如何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怎么保障特色产业园发展明晰了方向,但明确目标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落实。
海陵区明确了八个特色产业园建设责任表,实行“一领导挂钩一园”“一园一专班”制度,坚持区、镇街、园区联动,部门、属地、国有企业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主动对接大型央国企、民企等,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型企业,引导本地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推动链上企业聚焦关键环节,完善产品分工协作体系,争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特色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孵化器、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区属国有企业与镇街及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加强国资对重点区域、工业厂房、土地的集中收储力度,创先打造试点园区。持续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科学评估园区产业项目,联动推行“标准地”供应,提升园区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
推进特色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海陵区将集全区之力,主动作为、加强联动,形成推动特色产业园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擦亮“营在海陵”金字招牌,不断激发比学赶超奋斗激情,不断营造尊商重商浓厚氛围,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海陵、加码海陵、扎根海陵、致富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