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苏州铁路桥梁屡创“世界之最”

在铁路建设中,壮观优美、功能强大的各类铁路桥梁是一大特色,或以跨越天堑之姿连通城市,或以绿色匠心打造生态之桥,或以精湛工艺拿下桥梁界“诺贝尔”奖,它们作为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经济、文化、人才的重要纽带,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沪苏湖高铁苏州段全线为桥穿越湖泊河荡

沪苏湖高铁是上海、苏州、湖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也是长三角高铁联网、补网、强链的重点项目。

连通两省一市的沪苏湖高铁全长163公里,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全线设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等8座车站。苏州市境内约52.16公里,设苏州南、盛泽两个站点,线路有三分之一位于湖泊河荡之中,为最大程度保护环境,沪苏湖高铁在苏州境内全部采用桥梁形式通过。其中,以跨常台高速、苏嘉航线独塔斜拉桥和元荡湖水上高铁桥梁即青浦特大桥最具特色。

跨常台高速、苏嘉航线独塔斜拉桥位于吴江区境内,连续小角度跨越申嘉湖油气管线、常台高速、苏嘉航道等控制点,是颇具特色的高速铁路独塔混凝土梁斜拉桥。

该桥全长375.7米,共设26根斜拉索,分105个节段浇筑,斜拉索安装与梁体浇筑同步实施,共历时28个月完成合龙。由于该桥上跨常台高速和苏嘉运河,受高速公路、航道宽度和输油管道影响,采用不对称结构设计,跨常台高速的连续梁168米,跨苏嘉运河的连续梁136米,结构新颖,受力复杂。

面对施工难题,项目建设单位上海枢纽指挥部高度重视,组织参建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从资源配置、安全风险防控、技术攻关等方面“量身定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积极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开展自主课题研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评审论证破解技术难题。施工过程中共申请了《斜拉索桥施工监控方法》《斜拉桥的施工方法》等两项发明专利以及《一种穿索系统》《索桥拉索的施工平台》《端头模板加固装置》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取得《独塔不对称斜拉索桥拉索安装施工技术》国内先进工法认证。

元荡湖属于江苏省重要湿地之一,元荡湖水上高铁桥梁青浦特大桥也是沪苏湖高铁建设中最长的水上施工桥段,达到5.8公里。面对极高的环保要求,桥梁采用“栈桥+双排钢管桩围堰”施工方案跨越元荡湖。

中铁十四局沪苏湖铁路项目总工程师崔本超介绍,该施工方案仅在围堰施工期间对湖床造成局部扰动,可以说将湖中桥梁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在水中桩基施工中,项目建设者巧妙利用泥浆流动系统,使施工产生的泥浆自动流至岸上的泥浆池,在保证桩位水压平衡的同时,也确保了水环境不受破坏。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拿下桥梁界“诺贝尔”奖

沪苏通铁路的开通运营对苏州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该铁路在苏州境内长100.44公里,设张家港北(货运)、张家港、常熟、太仓港(货运)、太仓、太仓南等车站,2020年7月1日建成通车时,标志着张家港、常熟、太仓沿江三市终结地无寸“铁”的历史,实现了“市市通铁路,市市有火车站”的多年愿景。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则是沪苏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位于江阴长江大桥下游45公里、苏通长江大桥上游40公里处,南部为张家港,北端为南通市通州,与通苏嘉甬高铁、锡通高速公路共用通道。大桥全长11072米,两岸大堤间正桥长5831米,南北岸引桥全长5241米,下层为4线铁路通道,上层为6车道高速公路合建桥梁。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具有“一高、二大、三新”的特点:“一高”,即主塔高,大桥主塔高度330米,为当时世界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二大”,即大跨和大体积,主跨1092米,是当时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沉井基础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水沉井基础;“三新”,即结构新、装备新、材料新,箱桁组合新型结构、桥梁轨道温度调节器和梁端伸缩装置、斜拉索新型材料等均为国内或世界首次采用。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建造技术实现了五个“世界首创”,即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建造技术、2000兆帕级强度斜拉索制造技术、1800吨钢梁架设成套装备技术、1.5万吨巨型沉井精准定位施工技术以及基于实船—实桥原位撞击试验的桥墩防撞技术。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还荣获了第38届“乔治·理查德森奖”。据了解,国际桥梁大会奖项设立于1988年,是桥梁界最负盛名的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其中的“乔治·理查德森奖”是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于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