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知产”成果“生金”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10月31日上午,江科大第三会议室济济一堂,九江和镇江两个沿江城市共同举办的首届长江经济带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大赛巡讲活动在这里举行。50多家镇江企业参加,并纷纷表达走出去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推动专利成果更好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愿望。

而这场“赛前动员”的热烈程度,让九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中贵颇感意外,“巡讲的目的是让大家知晓大赛,没想到镇江企业的积极性这么高!”

企业对“知产”抱有满腔热情的背后,是我市知识产权高质量转化、高效率运营的诸多实践,激发着创新活力,助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1家、试点县3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家,6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7个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初步形成了涵盖新型电力装备、高性能材料、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主导产业的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布局。

专利导航指路,创新一路畅通

不久前,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名单公布,全国15个案例入选。我市“专利导航助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广”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案例名列其中,为江苏省唯一入选案例。

江苏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吴洁介绍,案例中,江科大依托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通过为校内研发团队提供电磁矫平技术专利导航、专利布局及专利侵权预警服务,构建完整的专利布局体系,攻克了薄板电磁矫平“卡脖子”难题。

“专利导航指路,创新避免拥堵,一路畅通。这个案例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是我市专利导航工作的重要成果。”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翟春辉介绍,目前,我市已建立起面向不同需求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形成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专利导航分析和成果应用的专利导航体系,通过突出需求导向,探索产业导向分析和服务技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知识产权部门同时围绕产业链体系,开展市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先后在高性能合金材料、船舶与海工配套、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开展了专利导航实验区的试点,使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品牌化,形成了“一产业一专利导航一技术路线图”的镇江模式,有效服务了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的融合。

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30家企业实施开展了企业专利微导航,通过围绕市场布局、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进行专利布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集群育品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不断完善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培育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市探索建立产业集群品牌培育机制,推出《镇江市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建设工作指引》,依托园区、产业聚集区、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首批建立了9家商标培育指导站,通过行政指导、普法宣传等各种方式,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营造“重商标、创品牌、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农业产业化的“敲门砖”、农民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各地知识产权部门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将发展地理标志作为壮大区域经济、强区富民的重要途径。

这其中,丹徒区把当地“土字号”打造成“金名片”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该区重点培育“荣炳大米”“宝堰干拌面”“镇江凤头白鸭”“长山剑毫”4件地理标志商标,并结合各自进度制定了详细推进方案。去年,“荣炳大米”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这是丹徒区第一件获准注册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镇江香醋”“金山翠芽”地理标志运用和促进项目获得立项,建立了镇江地理标志培育库,入库项目30多项。“镇江香醋”还入选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名录。

近三年,全市新增地理标志3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

织密服务网络,满足“知产”布局多元需求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打通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线上+线下”双联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知产”变资产,赋能新质生产力。我市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链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尤其注重探索将知识产权含“新”量转化为含“金”量的新路径,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由知识产权部门牵头举办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为参会的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现场5家企业签约。一季度,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现“开门红”,金额达10.58亿元、数量达66笔,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明显。

我市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大功率LED的企业,早在十多年前就尝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带来的甜头。“当时我们从江苏银行获得一笔专利质押贷款,解决了企业融资担保等问题。”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得益于“知产”变资产,公司持续稳步发展,并且一直在加强高质量知识产权的产出,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另一方面通过盘活无形的知识产权资产、引入金融活水,企业发展更有活力了。

随着《镇江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用中心建设方案》的落地,由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全市知识产权统计备案系统、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登记系统、企业专利许可转让登记备案系统构成的市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用中心,已初显雏形。

目前全市拥有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三,8家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数量居全省第六。(记者 朱婕 通讯员 施萌 周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