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瑞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院士昨天在浦江创新论坛“未来之光”量子科技专题论坛上,介绍了迈向全球量子通信网与量子互联网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
潘建伟透露,他带领团队在安徽合肥成功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量子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这项研究使得现实中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此前的几十米提升到几十公里。潘建伟表示,在未来6到10年间,更长距离、更大规模、更为可靠的1000公里级量子通信网络,就可以在城际建立起来。
早在2016年8月,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Micius)发射成功,实现了星地之间1000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记者了解到,设计寿命为两年的“墨子号”,轨道高度在500公里左右,有效工作时间比较短;正在研制的中高轨量子卫星,轨道高度将达1万公里级别,其载荷性能也就需要提高10倍以上。
据潘建伟预计,搭载原子光钟的第一颗GEO量子卫星有望在2027年问世。所谓GEO即地球同步轨道,也就是高地球轨道,运行在距离地面约3.6万公里的圆形轨道上。可以预见的是,基于星地之间的量子通信“长跑接力”,地表的量子通信距离也将一举延伸至1万公里级,基本达成网络“全球通”条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