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非遗

把购物节办成嘉年华 浙江全方位展示非遗魅力

  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有关单位主办的2024年“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活动近日圆满收官。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活动中,来自浙江省各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人、设计师和美食家齐聚一堂,共同打造了一个集展览、展演、沙龙、市集等于一体的非遗嘉年华。精美的传统工艺品、别致的国潮好物、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以及令人垂涎欲滴的非遗美食纷纷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参观体验购买。

  非遗市集圈粉无数

  “在这里,我带孩子看到了非遗的传承和创新,这种活动太有意义了”“这些小物件带着满满的国潮风,我也想买两件带回家”……不久前,本次消费季子活动——“开物江湖”首届焕新节在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火热开市,吸引了超2万名游客前来打卡。

  之江文化中心广场里,60余个摊位一字排开,只见宋韵点茶袖轻舞,勾勒出宋代文化的风雅与韵味;指间竹篾翻飞,编织出独一份的精巧与灵动……市集现场,各摊位带来了自家的拿手绝活和得意作品,古法造纸、筷上烙花、传统粽艺展示等技艺在摊位主理人的展示下,变得生动鲜活。

  非遗的时尚表达可以带给人们怎样的新体验?此次焕新节给出了答案。之江文化中心广场旁的走廊处,一盏盏精美的纯手工鱼灯在灯舞艺人操控下灵动地舞动,传递着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夜晚,广场灯光亮起,古风旋律如溪流般萦绕耳畔,乐手们全情演奏,用音乐和文化展现国潮新态度……

  “我们希望通过可看、可品、可闻的实体场景,拉近非遗与大众的距离,让这些非遗传统技艺项目‘跳出’历史卷轴和文博场馆,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通过“文化+空间”的创新玩法,以非遗技艺传承与现代互动交融的形式,展现出非遗新时代的活化魅力,让市民游客可以更直观地体验和感受到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

  线上线下同步互动

  扇子舞动茶韵、烧饼传递深情、剪纸诉说故事……点开“非遗Go”小程序,来自浙江11个地市的500余家非遗工坊、非遗老字号等商家和2000余种商品,通过“短视频+图文”的形式精彩呈现。

  围绕“我为家乡非遗好物代言”主题,主办方搭建起“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活动平台,联动浙江省非遗保护单位、非遗工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网络达人、知名主持人等通过“家乡人讲家乡事”,推介、售卖家乡特色非遗产品。

  “此次消费季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互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观看视频,消费者还能走进浙江非遗“云探店”直播间,线上与手艺人实时互动;或打开“非遗Go”小程序,云选购非遗好物。

  此外,消费季期间,浙江省各地以非遗工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华老字号为重点,依托非遗特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景区等空间,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各项非遗产品推广活动。例如,通过发放消费券、联合促销等方式,开展主题市集、互动体验、让利惠民活动;结合本地区实际,发动电商平台,以探店打卡、设置非遗购物节专区等方式开展线上宣传销售。游客张女士说:“我在景区看到不少非遗老字号产品非常新颖,可以感受到这些老字号企业在努力迎合年轻人的需求。现在我感觉有越来越多的非遗正在走近我们。”

  “打开方式”丰富多彩

  6月12日,刚吃过午饭,杭州市民方春华便来到浙江省非遗馆三楼传统戏剧厅,排队等候入座。当天要上演备受期待的绍剧经典剧目《拾玉镯》,一位难求。

  方春华是个戏剧迷,得知这里每日都有专业的戏剧表演,便带上家人一同来观赏。她介绍,近段时间,从全国著名的昆曲、越剧,到省内知名的杭剧、婺剧、绍剧,再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提线木偶戏和淳安三角戏,各类精彩剧目轮番上演。“几乎日日都是满座。看完剧还可以逛逛市集和成果展,买些文创产品带回家。很多非遗好物是平时看不到的。”方春华说。

  离戏剧厅仅一楼之隔的数字与文献中心微影院里,同期举办了浙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优秀纪录片电影周,全面展现浙江省非遗记录工程优秀影像成果;在该馆负一楼临展厅中,浙江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也正在展出,通过图文、影像、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大运河非遗的文化生态、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转化衍生产品,以及非遗与旅游、研学融合等优秀案例成果。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戏剧”“非遗+文创”“非遗+电商”等众多“非遗+”的打开方式,让非遗在文旅业态中多点开花,共同绽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应紧跟时代步伐。”有专家认为,当非遗以融入业态或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时,将不再仅仅是文化载体,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引导更多人去了解、关注和保护。同时,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非遗在现代社会中更广泛传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3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