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助推浙江攻坚破难 筑牢高质量发展绿的底色

  浙江在线5月7日讯(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朱智翔)仔细对比七年间的卫星地图,浙江的斑驳裸地逐渐被绿意替代。

  台州椒江大桥南岸,全新打造的闸口公园、沙水绿洲成了城市封面;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旧址上,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发出绿色电力……很难想象,它们原先开挖裸露、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一座座“垃圾山”的蜕变,始于这些年浙江省开展的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从2017年至今,浙江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46项整改任务、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7项整改任务均已完成。第二轮督察交办的4641件信访件已完成整改4640件,完成率达99.98%。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浙江根治生态环保顽疾,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尤其是2020年以来,围绕第二轮督察整改反馈意见和任务,浙江切实解决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海陆统筹水污染防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行业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问题,加快推进全省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水、异味等问题,浙江加快补齐人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2021年以来,全省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19万吨/日,完成1165个生活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县县全覆盖”、原生垃圾“零填埋”。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们将督察交办的固废问题整改经验应用于杭州亚运会,创造性打造‘无废亚运’品牌,当前正在继续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接连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助推浙江污染防治从碧水、蓝天、净土等重点领域向海洋拓展,也将攻坚任务从浅水位推向深水区。

  位于温州平阳的南麂列岛诸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去年被评为全国美丽海湾。“以前海边有塑料垃圾、废弃渔网,现在漂亮多了。”南麂镇兴岙村村民杨志敏说。第一轮督察以来,浙江省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动,海洋无序开发势头得到遏制。但第二轮督察发现,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仍存在、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困难重重。

  为攻坚破难,浙江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2021年,省政府印发实施《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推动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控制、实施滩涂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在基层,绍兴退出清养曹娥江二号闸附近5000亩养殖鱼塘,嘉兴在白沙湾海堤投放海三棱藨草种丸约1200万颗,促进水质净化和保沙护滩。全省上下协力,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连续4年创下历史新高。

  在督察整改推动下,浙江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蹚出生态价值转化的绿色共富路。

  台州椒江黄岩区段沿岸,曾有多家制造业企业和砂场侵占江堤外区域,对湿地生态造成显著破坏。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后,台州痛下决心,全面清挖处置地下固废、开展江堤沿线整治行动,投资5.17亿元改造江堤海塘、修复30多万平方米生态滩地……

  如今,这里打造的“台州梦创园”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规划的工业4.0园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安家。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4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一个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在浙江开花结果。

  除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督察整改也是倒逼产业转型的强动力,浙江把生态环保难题作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在宁波市镇海区,一家工厂曾因露天堆放红石膏、未落实防雨防渗措施,被责令整改。当地没有止步于现场处置,“我们利用堆场红石膏回填围垦区域,节约土建材料使用费约0.54亿元。”宁波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负责人晏育刚说,通过科研联合攻关,新产的红石膏还能100%资源化利用,应用于企业年产60万吨的水泥缓凝剂项目,这也是全国钛白粉行业“变废为宝”的创举。

  2021年以来,浙江新增30个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300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将继续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计划通过3年时间分批完成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13个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

  “在高质量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之余,浙江还开展了整改完成问题‘回头看’、搭建了省级督察机制,持续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浙江实现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12年连升,去年,“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荣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江正继续奋力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迈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