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率先系统开展蓝藻治理的无锡接到一条好消息:在深井加压控藻技术加持下,云南星云湖最近多项水质指标已改善至接近IV类,与4年前的劣V类状况相比有了明显好转。“无锡治水的多项技术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水利部关键技术推广目录,已在10多个省市落地运用,形成了湖泊治理‘新质生产力’。”市河湖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水体污染负荷超限,蓝藻大面积集聚,成为部分湖泊亟需解决的问题。2007年后,无锡以政府和企业协同方式对太湖进行科技治藻:改进藻水分离站工艺,研发车载式、船载式藻水分离新装置,全市单站点藻水日处理能力由最初的500吨增至5000吨;研发高效涡井机械化打捞平台,使近岸打捞能力提升30倍……依托这一项项新技术,无锡2007年至2023年累计打捞蓝藻2109万吨,相当于去除了氮5631吨、磷1425吨。
应急处置和从源头预防控制同步推进——全国首创的治藻新模式让无锡治太效能显著提升。在梅梁湖中央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5个钢架结构“小房子”基本建成,每个“小房子”前有3条呈鸡爪型分布的围隔。“这是在锡研发的深井加压控藻平台,‘小房子’下面是70米深的控藻深井,在风力、围隔和涡井取藻装置下,藻水被‘吸’入深井里,蓝藻细胞在压力作用下变‘瘪’沉至底部,再由动力装置从管口‘排’出,受压蓝藻自然下沉至湖底、自然分解。”无锡德林海公司研发总监潘正国说,平台1小时可处理藻水1万多吨,为近岸蓝藻人工打捞方式的60倍以上。“至5月梅梁湖这一平台将达10余座,届时治藻阵地将从近岸延伸至整个湖面,可消除蓝藻大面积集聚现象。”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安徽巢湖、云南星云湖推广。
从治藻走向湖泊生态系统治理,无锡治水科技再度出新。为减少绞吸式清淤对水体的扰动,解决淤泥处理用地问题,我市推出全国首个常态化精准清淤整装成套技术装备:表层淤泥被自然水流“推”入集泥器内、在重力下脱水减容,再被吊篮吊出水面滤水、形成含水率不到40%的干泥后还田。目前,这一治水“利器”已受到云南、安徽等地水利部门的认可并投入应用。我市还建立全国首家湖泊生态医院,开启了湖泊精准监测、把脉和治理的先河,目前已在蠡湖投用。“去年太湖首次被生态环境部评为良好湖泊、太湖无锡水域2007年以来首次全年未发生湖泛,离不开科技治水,今后还将加强湖库治理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市河湖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