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通过聚焦专业培养,聚焦平台建设,聚焦社会需求,精准回应群众所急所盼,紧抓“事业怎么谋、站怎么建、工作怎么干、人哪里来”四个关键,推进社工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持证社工约126人,其他社会工作人才约628余人;1个县级指导中心及12个镇(街)服务站全覆盖运营。
高起点谋划,盘活全县社会工作“一盘棋”
整合资源,从县级层面上统一谋划三级社工站工作体系,制定郎溪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工作通知》,将全县社会工作做成一盘棋,自上而下,持续纵深推动社工站建设。建立县、镇(街道)社会工作阵地统一打造标准和标识,统一配备基础办公设施,在镇(街道)社工站拟定“一厅五室”建设标准。在社工站服务层面拟制三级社工站服务平台服务内容、要求和服务规范,明确三级社工站职能职责、工作流程方法、质量管理和服务保障要求。针对社工站管理层面,统一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服务场所使用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服务对象数据库管理等工作制度,确保社工站规范运行。
高标准保障,下好社工阵地建设“先手棋”
一是做好资金保障服务。探索“财政统筹+资金拼盘”的筹资模式,通过统筹民政社会救助、福利彩票专项经费、县内其他资源等方式,拓展多元化资源投入渠道。2023年财政保障资金近300万余元用于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充分借鉴江浙模式并结合郎溪实际,完善社工激励机制,拟定驻站社工薪酬待遇最低标准,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5万元工资标准实施,并积极组织驻站社工参加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完善持证专业社工人才薪资补贴保障机制。三是探索业务服务保障机制。指导社工站聚焦民政业务,精准开展服务。在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四大重点”开展为民服务。同时,引导和鼓励县直部门、镇(街道)将面向老年、精神康复、慈善、儿童等专业服务向社工站购买,将镇、街道社工站打造成为基层民政服务的臂膀和重要阵地。
高效率服务,下好社工专业服务“关键棋”
一是学好需求“基础课”。通过在12个镇(街道)社工站点推行“社区益小时”调研工作法,对辖区普通居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独居困难老人、困境留守儿童、残疾人等7类群体开展需求调研走访工作,梳理和总结归纳需求清单,链接社区现有资源和正在培育孵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形成“需求”“资源”和“服务”三项清单。二是用活服务“专业课”。各社工站点依据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以设计系列服务活动为主,开展各类型主题活动;以打造服务品牌为目标,充分发挥镇街社工站点的堡垒作用,打造服务内容新、服务聚焦准的项目品牌。三是健全联动“必修课”。建立以社工站服务平台,推进基层民政服务力量与专业社工队伍、传统民政服务与专业社工服务融合发展,努力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不断提升基层民政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2023年,全县26名社工共入村走访3276小时,调研服务对象需求 89 项,调研居民需求322项,组织实施公益创投36个,开展各类社区养老、关爱儿童、节庆活动文化宣传服务261场、服务人群超过10000余人。
高水准育苗,下好社工人才储备“长远棋”
县民政局坚持“外引内孵”的工作思路,通过专业社工力量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一是服务上“引进来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3家第三方机构分别承接郎溪县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和乡镇社工站运营工作。要求社工站承接机构利用先发地区的工作经验指导本地社工站工作开展;按照“以老带新”的方式培育社工站点一线社工,要求驻站社工需在一年内持证方可继续留用,以此加大对社工机构培养人才的工作力度。二是人才上“本地化培养”。在人才培养上每月开展1次专项能力提升培训。每个站点采用“一对一”定向跟踪督导的方式发现社工能力欠缺点,以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站点社工答疑解惑、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采取陪伴式、沉浸式的方式支持社工人才发展和社工站具体工作成效提升。三是机制上“确保可持续”。各承接机构内部安排专业督导人员,每月定期定时开展相应督导工作,以确保乡镇街道社工站全面有序运营;积极组建县社会工作人才智库,充分发挥智库专业优势,助力本土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巩固现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确保基层治理的可持续。创新出台《关于做好社区工作者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给予职业津贴补助的通知》文件,对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取得初级社工证奖励1000元,取得中级社工证奖励2000元,取得高级社工证奖励3000元;并对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村和社区“两委”干部,给予津贴补助,其中,初级100元/月,中级300元/月,高级500元/月。(蒋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