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长兴岛作为我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之一,如何大力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如何为岛上人才提供政策服务包?日前,区委书记缪京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4对话区委书记》节目,与主持人秦畅以及崇明市民代表一起,畅谈崇明未来发展蓝图。
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崇明长兴岛是海洋装备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它目前展现出来各方面的产业发展势头,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是崇明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崇明着力围绕企业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开展了调研,在各个环节里,都尽可能地朝着高效解决企业切身问题的角度来进一步地推动,包括行政管理、监督等等,让企业到了崇明之后更高效地发展。缪京表示,崇明正在朝着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方向努力,这方面还有很多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做提升。
一是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充分发挥江南造船、沪东中华、中远海运、振华重工四大央企“链长”优势,深入实施船海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加快打造集聚度高、关联性紧、竞争力强的世界级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二是不断增强科创功能。建设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吸引70多家海装配套头部企业和行业“小巨人”落户,开展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积极探索钛合金、气凝胶等新材料开发应用,科技创新动能不断迸发。近年来,涌现出LNG全产业链装备研发、船舶小组立无人化产线研制、5G智能船舶制造等创新技术,成功交付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极地科考船、大型LNG运输船等一批国际领先船舶。
三是持续完善配套服务。针对年底沪东中华全部上岛,在长兴岛央企职工总人数将达到近10万人的情况,积极配合轨道交通崇明线建设,推进长兴地铁小镇功能开发建设,优化G40长兴出口布局,加快启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长兴实验中学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海洋装备产业职工新型生活社区,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提供多元消费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崇明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立足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配套和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海洋装备产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核心就是如何为这些产业工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配套。
崇明为央企配套了相关的产业承载空间。缪京表示,长兴海洋科技港一期已经全部都满了,二期正在验收中,体量也比较大,项目总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将来围绕着海洋科技装备的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等,助力海洋装备产业更好发展。
“阳光天地是崇明最近开业的一个商业综合体,产业工人来了以后也提了很多这方面的要求,总体感觉买东西不方便,所以崇明着力推动了这个项目。”缪京说,现在招商各方面都已经基本好了,可以为驻岛央企职工、本地居民等提供多元消费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助力长兴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中,一楼以知名连锁品牌为主,引进精品超市、生活零售、生活方式集合店、时尚数码、面包烘焙、网红茶饮等首店,二楼、三楼还设置了很多适合小朋友的活动空间,四楼还有一些文化场所。“很多员工提出来,不仅是能够方便地买到东西,也要有一些期待中的场景能够在这里呈现,以便能够让他们的家人更安心地在这里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安居是青年生活的刚需。城投宽庭泊湾社区是崇明首家整体式保障性租赁房社区,是聚焦产业工人的需要专门建设的一个社区、打造的一个宜居宜业和美家园。目前公寓整体出租率超过85%,总体还是服务于周边四大央企,有10种多元化户型,可满足不同人群和家庭的居住需求。
为了加强社区治理,崇明创设“第二书记”机制,让央企员工作为社区“新鲜血液”加入长兴镇各社区。“小区居民里面,来自各大央企的员工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在推动社区治理时,客观上会带来矛盾,包括本地老百姓和厂区员工的生活习惯可能有差异等。”缪京说,后来崇明创造性地邀请央企配备了第二书记,央企也挑选了很多有一定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员工来兼职第二书记,这个第二书记不占用村居“两委”名额,实际上是协助村居委加强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同时又依托他们的力量,服务管理好小区里面的员工。
除此之外,圆沙党群服务中心也整合了很多功能,为辖区里的员工、本地的居民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服务,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够在这里找到适合活动的空间,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小区里能够做一些大家都喜欢的事。
据悉,中心设有体育活动区、爱心接力站等,二楼是今年5月份打造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设有阅读区、国学区、生态角、音乐室、舞蹈排练厅、游戏区等,基本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中心室外设有南北两块草坪,服务周边居民进行亲子体育活动,开设茶道课、读书会、瑜伽课、书法课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活动近2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