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村村貌
共富乐园
塘栖村“千家福”
临平区乡村共富研学中心
近日,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热闹起来,随着导演一声“Action”,一幕幕乡村往事就在微短剧《水韵风情梦塘栖》里精彩呈现。镜头里,塘栖村党委书记唐国标带领村民抗击洪水、筹集款项、处置和盘活存量资产、开发村级留用地、招商引资……二十年峥嵘历程,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作为临平一手孵化的微短剧剧本,为何主角是塘栖村?作为乡村共富的典范村,多年来塘栖村做对了什么?镜头之外,在塘栖村的发展历程中,答案已清晰浮现。
文旅融合,蹚出一条共富路
沿着绿树成荫的塘栖村一路深入,曾经的法根食品老厂房早已焕然一新,成为临平区乡村共富研学中心(以下简称“研学中心”)。8800平方米空间内配有数字化展示大厅、多媒体教室等,并开设了思想理论、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等多元化课程。
去年10月,研学中心正式“营业”。工作人员总结出运营“三大足”:一是“人气足”,截至今年6月,研学中心已接待考察团550批次,最多时一天有8个团“光顾”;二是“外部流量足”,这些考察团几乎都是外地团,来自北京、重庆、四川等20余个省市;三是“创收足”,截至今年6月底,已实现研学旅游收入超6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千万元。
为何小小乡村能迅速“出圈”?“文旅做出了成绩,各地目光都转向了这里。还有领导班子‘下场’去各地宣传,这些让塘栖村成了‘网红村’。”唐国标如是说。
2022年,塘栖村提出打造涵盖众学、众创、众筹和共富研学中心、共富果园、共富乐园的“三众三园”模式。在共富果园,枇杷、草莓等水果四季轮番供应,水果采摘、垂钓等体验项目为周边农家乐提供了客流量;在共富乐园,皮划艇、丛林穿越、卡丁车等游乐项目应有尽有,实现节假日期间单日最高营收6万余元。
同时,研学中心的故事也在精彩上演。刚“接单”时,研学中心就迎来了赤峰的研学团,压价压得很低。秉持着“要做就做最好”的原则,研学中心接了“首单”,村干部带队接送研学团,同时课程组量身定制教学内容,还有自营食堂悉心招待。
“首单”过后,研学中心的“访问量”不断增加,也因此形成了一套“引流”心法。不仅有浙江省兴村治社名师唐国标授课,研学中心还聘请了12名省级名师滚动式开展跟岗实训,同时前往贵州黔东南、安徽宿州、湖北恩施等地开展研学“回访”。
“这个课够硬核!老师讲的案例实际,内容接地气,我听完很有启发。”今年5月,宿州车李村相关负责人“取经”后,便借鉴塘栖村完善网格巡查机制,主动走访化解信访矛盾7起,推动了当地治理的良好转变。
共富“样板”走出塘栖村的案例还有不少。芜湖凤行社区由强村公司和企业共同出资落地卡丁车项目,开业以来日均营业额达5000元。研学中心还成为临平区“千万工程”实施成果、乡村共富临平经验的重要展示窗口,承办了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揭晓仪式、杭州市数字乡村现场会等活动。
未来,这一条共富的路必将越走越坚实。
千家齐心,共富路连着团结路
将视角从研学中心拉向远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图景徐徐展开。这一条共同富裕的“引线”,在多年前便已埋下。
百年前,一艘“小木船”托起了村庄的“老底子”。塘栖村背靠京杭大运河,水网密布,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用木船出行、贩运,也滋养出塘栖村人敢闯敢拼的精神。
十几年前,一场“变革”悄然发生。彼时的塘栖村底子薄、基础差。“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一千万!”这是塘栖村2005年许下的承诺。从那时起,塘栖村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本土企业,建设标准生产用房,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集体经济收入翻了几番,扯掉了“贫困落后”的标签。
八年前,五场“家宴”凝聚了共富的“最大公约数”。2016年,塘栖村第一次举办“千家宴”,全村每户一名代表相聚一堂,在把酒言欢的同时解决了许多陈年纠纷。此后,还有“千福宴”共建美丽家园,“千寿宴”弘扬敬老传统,“千禧宴”筑巢引凤等不同“家宴”主题。
2020年,塘栖村4000余名村民“全员出动”,在宽1米、长40米的“千家福”照片中,定格下自己幸福的笑脸。五场“家宴”以邻里齐聚、共享佳节、共话家常的形式,共商发展大计,村民间感情更深了,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跟着上来了。
一次次的“团圆”让村民们看到了共富的潜力,更为乡村建设筑起了广泛的民意基础。于是,塘栖村创新采用“村集体+村民+商会”的众筹模式——村集体占股20%,村民和商会各占股40%,亏损风险商会承担,营业收益村民共享。
“这一模式大大减少了村民‘投资’的风险。”塘栖镇卡丁车俱乐部店长王喜成回忆称,“而且村里这几年环境变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遍地是商机,大家都愿意在这里发展。”
产业兴则“人气”旺。近年来,塘栖村吸引杭州塘栖李法根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华仙涂料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落地生根”,并培育出农创客18人。
历经几十年风云变幻,塘栖村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从一个“落后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实现了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到村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的华丽转身。这些坚实的“共富底蕴”,为乡村共富研学中心的建成与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厚重的‘老底子’、独特的发展模式和镇上提供的扶持,加上五场家宴凝聚人心,这一切铸就了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与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我们共富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唐国标如是总结道。
就在最近,微短剧《水韵风情梦塘栖》正式杀青,而塘栖村的共富故事依然在继续。依托临平区与塘栖镇的支持,还有塘栖村人实干创新的精神,塘栖村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打造共富事业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