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热依然在持续。随着基础大模型能力日趋成熟、产品市场契合度逐步加深,业界普遍认为,今年将是大模型应用爆发元年。也可以说,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大模型应用正在席卷着企业。用?还是不用?用了又会怎样?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4月18日,阿里云AI智领者峰会首站在杭州开启,超500位大模型实操者到场。这是通义千问大模型正式对外发布一年后,阿里云首次大规模展示大模型丰富的落地应用场景。从教育到餐饮,从出行到光伏,大模型应用领域遍地开花。据介绍,目前,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已覆盖数据分析、营销、客服、编码等场景,手机、电脑、芯片、座舱等智能终端,也已与通义大模型深度融合。
企业对大模型正从技术观望转向选择具体应用场景。“我们相信未来99%的企业都是大模型直接或间接的使用者。”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公共云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韩鸿源表示,不管是大型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还是小型创业公司,都可以通过调用通义大模型API接口或阿里云百炼平台的工具链,低代码甚至零代码地开发自己的大模型应用,更好助力业务拓展,实现更多收益,进而实现AI浪潮下新的产业智能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具备文本生成、超长文本理解、图片生成、视觉推理、视频生成、音频理解以及代码生成等诸多能力,并实现了全尺寸、全模态开源。同时,阿里云提出要做“AI时代最开放的云”,从底层算力、AI平台到模型服务全面支持中国大模型生态繁荣。
T3出行是全国排名第二的出行平台,日前推出了“阡陌大模型”的行业解决方案大模型,包含智能调度能力、司乘服务能力、安全能力。以网约车司机招聘为例,T3出行每年有上十万甚至总量上百万的司机不停招聘,既费人工又费时间,把大模型的能力真正应用到司机招聘的具体场景后,比人工招聘效率高,而且以到店看车角度来说,转化率也比较高。“这是非常实际的应用落地,且产生了一定业务价值。”T3出行首席技术官李京峰说。
李京峰认为,大模型的引入既降低了进入的门槛,又提高了这个门槛。“目前, 每个人都能用大模型试一试,简单画两张图、写两篇文章,好像活都干了,但又感觉很浅,没有真的解决任何问题,用它也行、不用它也行,但确实降低门槛了,所有人都能用。”他说,但是,企业内部要想真正享受到技术的红利,需要懂业务、懂技术编码、懂产品甚至懂AI、懂模型训练的综合型人才。
满帮集团主要是链接卡车和货物,其中包括货物承运、货车司机管理等。“对于大模型,从认知到摸索使用,已经有三年时间。”该集团首席技术官王东介绍,除了内部管理的降本增效外,还重点探索AI能否在司机和货主沟通中发挥更多作用、提高沟通效率。
在教育领域,大模型应用效果已经初现。新东方大学事业部P端产品负责人张辰介绍,通过使用通义大模型,在学生体验、教师教学质量、教研内容研发等场景,学员满意度整体提升了3%。“以往,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将学员满意度提升1%—2%,现在基于大模型几乎可以零成本做到这件事情。”他说,教培领域借助于大模型,能够做到千人千面,可以解决教育行业存在的信息传递效率问题。
对于制造业来说,大模型又将如何发挥作用?爱士惟是一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在苏州、上海和西安设有研发中心,在扬中设有生产制造中心,研发制造的光伏、储能逆变器及能源管理系统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产品分为户用、工商业使用、电站用三大类,每一类的需求不同,比如户用讲究功能酷炫以及服务好、工商业追求稳定、大型电站要求赚钱。能否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击中不同种类用户的痛点?
“我们把自身定位成大模型的消费者和使用者,不会投入太大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而是希望能花最少的钱做最快的事。”爱士惟数字信息化高级总监戴炜说,他们会把更多精力和想法放在产品设计和用户落地场景的钻研上,希望拿到的AI大模型可以快速植入产品,支持创意和想法落地。
在现场,爱士惟与阿里云宣布在通义大模型上达成全面合作,开发户用光伏领域的多场景大模型应用,并在全球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