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要闻

温州代表为老人“无忧”小孩“有托”发声

一个地方共同富裕的成效如何?“一老一小”感知深切。

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作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群体,既是体现城市温度、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也是我市打造“全龄友好城市”的服务对象。

翻看省政府工作报告,“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是202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明确指出“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等内容,引发许多温州代表的持续关注。

针对报告中的“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等关键词句,省人大代表、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刘双双表示:“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广大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已进一步释放。但当前‘托育一体化’工作推进还未形成系统格局,也缺乏配套支持与齐全的机制保障。”对此,她从职能部门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明确幼儿园办托班管理职能,建立健全托幼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托幼一体化师资培训力度等方面给出建议。

“山区、海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一直是国家民政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省人大代表、苍南县灵溪镇三禾村党总支书记蔡日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山区海岛养老慢生活”美好图景的背后,机构养老服务水平与专业队伍能力,以及康养资源利用度和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待提升。他呼吁,要不断深化“浙里康养”集成改革,进一步强化柔性管理力度、康养产业培育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动山区海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条条建议的背后,也凝结着温州聚焦“人的一天、人的一生”,打造全龄友好社会的点点滴滴。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友好社会建设先行”以来,我市就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一系列部署,先后出台相关地方性立法、意见规划、实施方案。

围绕“强城行动”,温州相继推出“人才新政40条4.0”、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等一系列青年友好政策。聚焦养老服务、健康支持等五大友好体系,全面落实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优化机构养老布局等具体举措。率先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温州“十四五”规划;聚焦生、养、教等儿童成长全链条需求建立儿童优先政策体系;率全国之先发布“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指数”……年年推进、步履不停,今年,市人代会还将审议表决《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草案)》,以法治护航温州“全龄友好”行稳致远。(记者 金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