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要闻

涟水县: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涟水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全县科技创新水平跃升,为涟水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攻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强化科技招商考核激励。加强高科技项目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高科技、创新型项目、科创综合体、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科研机构用地需求。实施“选苗培优”计划,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模式,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独角兽”、科技上市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突出“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建立“一对一”精准对接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面向涟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绿色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新能源、纤维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编制“卡脖子”技术清单。探索“揭榜挂帅”“赛马”等组织方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重点支持事关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的研发。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项目。加快实施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重大研发项目,推动巨石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加快建设。深入实施优良品种创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培育农业特色支柱产业。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加快“涟-溧科创飞地”向更高水平提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建设,切实打通涟水与溧水,以及省城科技创新资源链接的快速通道,实现资源集聚与利用能力、科研攻关与联动能力、人才引培与共享能力、产业培育与协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围绕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国家高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中布局一批优质研发机构,推动每个产业集群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鼓励申创一批省市级功能性科创载体。聚焦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支持江苏省(今世缘)生物酿酒技术研究院建设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发展需求,培育创建国家火炬涟水PCB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与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契机,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资源多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推动红窑镇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和陈师街道省级星创天地建设,打造芦笋、中药材特色示范基地。推动有条件的镇街及经济开发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型科技产业园区,强化重点园区提档升级,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支持培育打造淮安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聚高、成果转化强、创新氛围浓的科技产业园区,培育形成一批50亿级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构建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加快构建人才引进与科技平台建设的有效融合机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交流合作,定期赴重点高校开展产才推介活动,推动高层次人才、团队与企业精准对接、深度合作。聚焦企业产业人才需求,鼓励柔性引才,发挥科技镇长团“桥梁”作用,采取聘请技术顾问、科技副总等柔性方式招才引智。充分发挥“涟-溧科创飞地”作用,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向涟水集聚。积极引进国外高端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外国专家工作室。对接省“双创计划”和市“淮上英才计划”等省市重点人才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申报、争取,提升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关注青年科技企业家的成长,建立地方党政负责人与企业家挂钩联系制度。聚焦全县特色优势产业需求,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企业与南京、淮安市内等地职业院校联合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推动炎黄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涟水中专、辅仁等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开展靶向、订单式育人。持续办好县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表彰一批“涟水工匠”,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四是推动创新产业提质赋能。鼓励绿色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新能源、纤维新材料等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全县一盘棋的产业联动和网络化集群创新模式,主动融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提升红窑镇芦笋产业园等农业科技园区。持续推进“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对标行业领先水平,开展智能化改造。鼓励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基础较好和发展条件优良的区域,布局一批数字产业发展园区或集聚区,逐步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智慧涟水”建设,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持续放大“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效应,探索全国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逐步建立技术转移清单管理制度,定期征集汇编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人才需求清单、产学研合作清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项目清单以及产业(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清单,充分利用与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战略合作契机,推动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高效对接,最大程度吸引技术成果在涟转化。完善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

五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完善科研管理、人才激励、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包容等机制,推动创新扶持政策落地见效。优化惠企政策直达服务机制,在人才奖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探索实施奖补业务“即申即享”。建立政策服务平台,推动涉企政策及时宣传、归集,集中发布。畅通涉企诉求渠道,建立完善涉企诉求处理机制。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完善适应创新链需求、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科技+金融+产业”的新格局。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金融支持,扩大“苏科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规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电商、民生等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维权、服务等机制,加快推进涟水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建设。深化推进标准强县、质量强县和品牌强县建设,推动规上企业无发明专利“清零”、核心专利“破冰”,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新能源、纤维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及细分行业,加快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品牌、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各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