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或立足本职工作研究思考,或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提交了一批高质量议案建议。2024年10月25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对评估件开展满意度测评。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提升建议办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高质量代表建议办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了实处。
议案建议真落实,群众享实惠
2024年“五一”假期,合肥包公园景区再次“火”出圈。不仅本地市民结伴来游览,还吸引了来自浙江、上海等地的游客。“演出美,灯光酷炫,非常棒!”市民陈先生在“五一”假期前得知包公园景区免门票,特意带着孩子前来游玩,零距离领略包公文化的魅力。一家人在河里戏水泛舟,尽情享受美好假日时光。
而这一改变,源于市人大代表孙淮燕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免收包公园全部门票的建议。这条建议提出后,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办理。2024年4月,合肥包公园景区运营机构向社会公众发布《关于合肥包公园景区免费开放的公告》,并于5月1日起实行全园免费开放。该建议的办理,不仅方便了市民游玩,也增强了包公园的社会公益属性,让更多人了解包公的生平与思想、文化与精神。
看到提出的建议开花结果,孙淮燕十分激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高效办理,合力推动建议落地落实,让我深受鼓舞,深刻感受到了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让市民感受到变化的不止是游玩,出行的体验也越来越好。市人大代表侯波提出了“关于优化交通组织、提升运行效率”的建议。办理单位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认真办理,实施拥堵点治理工程,治理西二环与黄山路、郎溪路与上海路、徽州大道(长江中路-环城南路)等15处点位。
为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合肥交警积极应用科技赋能,依托交通超脑“交通拥堵点治理模型”“信号智能优化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了3385个路口基础信息建档,优化整改723个路口信号大周期,完成1002个拥堵路口的单点优化。通过有效治理,合肥交通拥堵指数已持续下降,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
市人大代表王国臣提出关于规范社区出具证明类材料的建议,市民政、公安、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台了《村级组织“五个清单”》,对村级组织依法履职、依法协助政府、不应承担工作和出具证明等事项进行了规范和明确,村级组织服务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些只是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议案建议办理机制,提高办理质效,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
办好一项议案建议,促进一个领域工作
在市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建议中,除了上述对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的关注,也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问题的聚焦。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议案建议办理,努力将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一批发展要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合肥市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推动实施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建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支持毕业生求职创业,但在就业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市人大代表宋谊红等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落实合肥市稳就业政策措施的议案。
在办理过程中,合肥市人社局印发实施《2024年合肥市就业工作要点》,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数据共享机制,打通国、省、市、县四级数据共享通道,积极推进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开展“三公里”就业暖民心行动,实施“四大工程”。集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肥就业创业,赴全国各地的高校开展现场招聘和城市推介活动,持续举办“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活动。加强日常跟踪监管、绩效评价和内部审计;持续开展就业补助资金自查、互查、督查和第三方核查,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就业资金监管。
城中村改造全力“提速”,群众生活才能“提质”。近年来合肥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但也面临着资金平衡难、利益主体诉求多样、缺乏产业运营商等困难。对此,盛明宏等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议案,从拓宽融资渠道、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问题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议案提出后,合肥市出台《合肥市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推行区属国有企业牵头、土地供应方式、规划技术支撑、项目融资举措、联动保障机制五项创新举措。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推行全市“大比武”、片长负责制,一大批群众期盼已久的“老大难”片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城中村改造做法成为全国先进经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全市18个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项目全部通过国家住建部审查。设立合肥市城市发展建设基金,推动多元化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合肥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片区改造项目建设指导意见》落地见效。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根据办理工作情况来看,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督办协调下,通过办理这些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可行性的议案,推动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办好一项重点督办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
以点带面,提升议案建议办理质效
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号议案围绕“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建议。2024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深入大强路停车场充电站、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监管平台等地,开展5号议案调研督办,详细了解办理情况。
调研督办发现,市工信局针对代表关注的问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走访,通过电话沟通或走访的形式,充分听取代表意见。“我们首先与代表见面沟通,然后邀请代表实地考察充电场站和合肥市充电设施监管平台。”合肥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后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代表进行沟通,汇报议案办理情况,进一步征求议案办理意见。
根据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合肥市工信局会同相关单位,分场景加快推动充电设施建设,持续化解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在推进议案建议督办过程中,各承办单位都十分重视与代表的密切联系,通过电话沟通、座谈交流、联合调研等方式,做到办理前了解清楚代表提出建议的意图,办理中和代表共商解决办法,办理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努力在沟通联系中增进理解、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筛选部分关系产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代表议案建议进行督办评估,是市人大常委会以点带面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在与有关方面充分协商、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将关于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的议案和关于加大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建议,作为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议案建议办理的评估件,开展评估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十年选取有代表性的议案建议作为评估件,进行办理情况评估暨满意度测评。
为做好评估工作,2024年10月,评估组分别赴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开展评估调查,通过听、看、查、问等方式,听取办理单位关于议案建议办理和自评情况汇报,查阅相关材料,现场进行提问,实地考察了中石化安徽合肥西南片区大众充电站、大强路停车场充电站、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监管平台和市刑警支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高新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深入了解议案建议办理情况。
10月17日,评估组召开评估工作讨论会,讨论通过了《评估调查情况反馈意见》,并对照“办理代表议案建议评分细则”,结合评估调查、实地考察等情况进行了评分。10月25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5号议案和7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评估报告,并对这两件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了满意度测评。
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把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抓手,作为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举措,聚焦“提、交、办、督”四个环节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代表议案建议的“办成率”和“满意率”,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