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一批典型案例》,全国共18个案例入选,博望区产业园“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模式名列其中。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城市各种资源配置的载体。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发展空间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博望区产业园“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模式强化规划引领,推进腾笼换鸟、产业重塑,以合同约束税收贡献,激励用地主体自主节地,推行重载工业多层厂房“机器上楼、汽车上顶”节地技术,向空间要效益。
退散进集
创新“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模式
博望区工业经济起步早,但企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平均每家企业占地约7.4亩,占地5亩以下的企业占比67%,企业平均容积率仅为0.4,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利用效率不高。
2021年以来,博望区探索“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模式。所谓“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模式,即建设十大园区,统筹控制规划开发强度、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单元尺度,提升用地质效、主导产业集聚密度。以园区为载体,坚持“一园一业”,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丹阳片区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新市片区以铝基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博望高新区以机床刃模具为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建设以顺博合金、美利信、爱柯迪等上市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单元增加工业邻里中心、生产过渡空间和地企适配程度;减少空间破碎程度、传统产业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占比。项目实行合同管地,鼓励多层厂房建设,推行重载工业多层厂房“机器上楼、汽车上顶”节地技术,优化工业生产流程,降低企业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
向上要空间
机器上楼汽车上顶
两栋厂房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汽车坡道已经成型,正在进行装饰……天气寒冷,博望高新区高端数控机床智造园项目(一标段)施工热度未减。
高端数控机床智造园项目(一标段)总占地面积48.28亩,规划建设两栋三层厂房,高达23米。“今年2月开工,目前施工进度已完成85%。”项目常务副总杨发堂表示,自开工以来,项目每天约有150名工人在现场施工,预计明年5月交付。
高端数控机床智造园项目(一标段),是博望区首个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机器上楼汽车上顶”产业园,和常见的单层厂房不同,该项目建的是两栋三层的立体式厂房。一层是机械加工企业,二层是精加工企业,三层主要发展仓储、电子产品产业。
距离高端数控机床智造园项目(一标段)不远,博望高新区产业重塑高质量发展项目(二期)——科技孵化园(C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科技孵化园(C区)同样是一个“机器上楼汽车上顶”产业园,车间都是三层。一层是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二层、三层是轻型机械设备制造或产品精加工,私家车停楼顶,实现从水平生产线向垂直生产线的转变。
园区水平变垂直,产业重塑向“天空”要效益。2023年底,博望区进一步谋划第二批十大园区。第二批园区占地约1002亩,目前已开工2个园区。“第二批十大园区引入‘机器上楼汽车上顶’的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预计腾退安置企业亩均税收可由2万元提升至20万元,容积率由0.49提升至1.53。”博望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苏业霖说。
设置亩均门槛
倒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
高端数控机床智造园项目(一标段)招商工作还没有正式启动,但已经有企业迫不及待申请入驻。然而,企业想要入驻园区,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在“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模式中,博望区完善单元区域评估工作,制定工业项目“331”标准,即新增工业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亿元。
同时,博望区强化合同管地,用地面积与税收贡献相挂钩,倒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项目招商时签订对赌协议,以亩均效益为导向,企业用地面积与税收贡献相挂钩,提升用地单位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实现了“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
项目成交后,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工业项目用地投入产出监管合同》,实行双合同约束。
设置亩均税收门槛,成效如何?目前,首批十大园区占地714亩,面积约72万平方米,总投资23.4亿元,首批入驻企业46家,腾退安置企业的总产值由5.5亿元提升至41亿元,亩均产值由66万元提升至511万元,亩均税收由2万元提升至20万元。
记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