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常州官宣迈入“万亿俱乐部”,江苏的万亿之城增至5座。前有标兵苏州,后有追兵常州,南通怎么干?
一周前,江苏两会期间,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通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南通发展活力足、潜力大,对全省经济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他说:“讲到南通,大家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两句话,一句是‘沧桑巨变’,生态环境之变,背后是高质量发展之变;一句是‘南通好通’,通江达海、紧邻上海,意味着好的发展前景。”
在当地新近召开的多个会议上,南通释放出强烈信号:对标“最强地级市”苏州,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以科创引领、数实融合、跨江协同、向海发展为战略引擎。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大势已至南通来,不敢与最强的比、不愿同最快的赛、不想向最高的攀,就必然掉队落伍。”
南通的家底
自2020年GDP首破万亿,南通便坐稳江苏万亿之城的第四把“交椅”,而“下一个万亿”目标已在路上。“南通学习苏州学什么?”“南通与无锡,未来谁是江苏第三城?”南通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放眼南通全域,七个县区经济总量均突破千亿元,下辖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都是较为强劲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园区,由此被称为“‘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
同时,南通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更是江苏省委寄予厚望的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南通加快了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步伐,努力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城市。
数据显示,2023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13.3亿元,增长5.8%。工业用电量、工业开票销售、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均保持全省前列。全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实现总数翻番,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171个,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57个,列2023年度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12位。
硬件交通利好对接上海、苏南。国家发改委出台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显示,南通五条过江通道项目得到规划支持,未来将形成“八龙过江”的格局。2023年8月,南通与苏州签约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超序时推进。苏通二通道、通苏嘉甬如东延伸段、通常高速、通沪高速、临海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南通新的交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科技创新孕育产业动能。2023年12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家分中心在南通成立,将一体化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实施重大科创项目,进一步整合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南通在深化跨江融合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构建“上海苏南研发、南通制造”链条,推动重点园区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如何学苏南
1月25日,位于苏州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博众精工科技、江苏亨通光纤科技迎来同一批客人,他们正是跨江而来的南通崇川区党政企代表团。
一路看、一路学、一路问、一路思……参与此次调研的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卫国直言,通过考察学习,对制造业“智改数转”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回来后将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融入企业经营发展中。
对于这次登门取经,带队的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说:“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苏州先进经验,进一步聚焦智改、数转、网联三大任务,以高质量“智改数转”加快数实深度融合,通过‘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助力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型工业化,眼下已成为南通人的热门话题。1月3日,苏州在全省率先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明确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紧随其后,南通次日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苏州是全国诸多城市对标的榜样。早在2019年,南通就在全市掀起了跨江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的热潮。次年,作为南通主城区的崇川区就与苏州姑苏区、相城区、无锡梁溪区缔结跨江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近些年,崇川区还选调骨干成立驻苏州(苏南)驻外招商分局,主攻智能装备领域的重特大和专精特新型项目,常态化、精准化开展招商工作。
南通有着“江海明珠”的美誉,无锡则被称为“太湖明珠”,两市同属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又同处长三角核心区。2020年,南通市党政代表团也曾多次赴无锡考察学习并签订了《关于加强锡通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在产业协同、板块交流、园区共建、文旅合作、港口联动等5个方面展开合作。
“南通对标苏州,不仅是要尽量缩小与苏州的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缩小与苏州经济发展质量上的差距。”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季建林指出,与苏州、无锡相比,南通的科技水平、人才竞争力还存在不小差距,补上这两块短板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争取经济发展不仅有总量的快速增长,更要有经济质量的飞速提升。
下一个万亿
开年即开工,起步就加速。作为如东县2024年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开篇之作,总投资50亿元的国机巨电半固态电池项目日前开工,建设现场如火如荼。项目负责人姚晓宁介绍,该项目有望今年投产,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应税销售约90亿元,亩均税收超50万元。
“项目不开工,一切都是空。”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表示,新的一年,如东将坚定不移把重大项目落地开工、达产达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核心支撑。
位于海安市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内的高端变压器智慧工厂建设也正掀起热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世界500强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江苏瑞恩电气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运营,按计划将于今年4月投产,预计年产各类高端智能变压器2.6万台,销售不低于15亿元。
南通市发改委主任尹建勇介绍,新一年确保省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和完成投资保持全省前列,确保首批101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0个亿元以上民间投资项目一季度全部开工,全年完成省市重大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同时积极深化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和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谋划推进,争取更多南通元素纳入上位规划,为优质项目提供好平台,争取好政策。
2023年,南通经济走出了“低开中高后稳”的回升曲线,展现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坚强韧性。全年新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389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97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引进科创项目1428个、实现翻番,船舶海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吴新明坦言,虽然南通已是万亿之城,但发展的质态还不够优,对全省的贡献还不够大,要聚焦跨江融合、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领域的短板弱项,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带着责任改,在高质量发展上冲出加速度、拼出新气象。“冲刺下一个万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重大项目,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