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残疾人工作坚持人民至上,以民生工作为主线,紧扣“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爱心托养,共沐阳光,为1.17万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市残联高标准打造以寄宿制托养为依托、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托养服务体系,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日间照料、社区康复等精准化服务。全市共托养残疾人1.17万人,六成“残疾人之家”达到20人以上规模,8189人享受居家上门服务,居家托养满意度超95%。
精准康复,有爱无“碍”,“弱有所扶”水平指数达96.37。市残联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文化惠残行动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特色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具适配率均超99%。“弱有所扶”水平指数达96.37,位居全省第二。今年年初,市级肢体障碍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落成,该基地依托无障碍辅助器具体验馆,打造包括心理重建、生活重建、职业重建在内的“三位一体”生命回归路径。我市积极推进“书香淮安”建设,建成全省首家盲文流动图书馆。同时,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2023年至今,共打造8个无障碍示范社区,建成16个镇街无障碍示范点;每年为400余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在苏北率先推进全市范围的辅具租用工作,建成82个辅具租赁点。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220家,其中儿童康复机构33家、社区康复示范点18家。
就业优先,平等共享,前三季度净增残疾人就业1520人。市残联将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发纳入全市人力资源开发的总盘子,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扎实开展走访调研和就业援助。今年前三季度,共举办专场招聘会35场,完成641家用人单位、2273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认证审核,净增残疾人就业1520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审批事项2项,帮助2家企业创成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在全省首创“助残电子地图”,每年发放助残消费券70万元。依托“残疾人之家”,为近3000名残疾人提供手工劳动项目,同时兼容“美丽工坊”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工作。此外,今年以来,我市以培训促就业,举办盲人按摩、居家客服、电商直播等培训班65个,受训1426人次。
融合发展,广泛覆盖,让残疾朋友共享改革成果。市残联不断探索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路径,聚焦优化老龄社会背景下公共服务供给,增强残疾人社会融入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养老、就业、教育诸领域融合发展,引导多方力量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知识等不同要素“进圈”“入链”,在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聚合资源、拓展功能、实现共赢,淮安市共形成融合发展典型案例12个。一方面,通过持续整合社区医疗、民政养老、残疾人托养等多方面力量,建设集养老、医疗、残疾人托养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市级残疾人托养中心1个、社区(村)示范点46个、综合性“残疾人之家”8个。另一方面,指导各地残联与特校合作开展“服务融合”行动,将特校的师资力量引入就业培训、职业能力测评领域。目前,双方合作打造的“吾笙烘焙坊”“无声咖啡”“无声奶茶”项目,每年可帮助50多名残疾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