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似乎格外热。早上8时10分,户外温度已经超过30℃,当李晓彦走进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精神科二病区大厅的时候,头上有着细细密密的汗珠。收拾停当,她乖巧地跟在带教老师丁雯青的身后,来到护士站,开始一天的工作。
哪个服务对象最近情绪有点低落,哪个身体状况不太好……夜班医生交代着夜班情况,李晓彦一一记录,努力把夜班医生提到的每一个病人和自己记忆中的脸对应起来。
今年24岁的李晓彦老家河北衡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精神医学专业。作为一名00后“职场小新”,她的脸上依然有着青涩和腼腆,但是在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年的实习经验让她在精神科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比普通人多了一份从容。
交接班完成,李晓彦跟着丁雯青去查房。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现有70名集中供养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其中精神科二病区有44名病人。风险大、意外多,工作人员精神压力大,是这个病区工作的重要特征。
“身处精神科,面对随时可能会出现状况的休养员,学会如何与他们相处是我们的工作要求,你目前的第一个任务是‘认人’,首先记住每个人的脸……”丁雯青一边查看服务对象情况,一边抽空对身边的李晓彦交代各种注意事项。李晓彦努力记下老师说的话以及每一张休养员的面孔。
查房结束,协助带教老师写好病程,手头上暂时没有其他事情,李晓彦开始“背书”。姓名、家庭情况、疾病类型、住院原因、服药情况、注意事项……李晓彦背的是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刚来的时候,中心领导、病区主任和带教老师都跟我说过,这里的病人和其他医院的病人情况还有点不同。”李晓彦说,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病人基本都有家属,他们主要就是做医护的工作,但是福利中心的服务对象情况不一样,他们大部分没有家属,“所以我们就是他们的家属,对他们的情况更需要全方面掌握。”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很快就到了午餐时间。放下手头上的资料,李晓彦来到病房,协助服务对象吃午饭。对于精神科的休养员来说,防噎食是“六防”中的重要一防。除了帮他们端茶递汤,她还需要观察食物中有没有可能会造成噎食的东西,随时留意他们吃饭时的状况。
等到休养员吃完饭,到了医护人员的午餐时间。这是一个轻松的时刻。同事们会向她推荐附近的美食,也会和她聊聊她老家的情况。在细碎的善意中,李晓彦一点点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
“包容”,是李晓彦给镇江的评价。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在学校推荐下,她在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实习。一年的时间,这座城市给她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镇江非常美,人文环境很好,尤其是镇江人,非常有包容性,很好沟通。”李晓彦说,镇江虽然城市不大,但是交通方便,很宜居,实习期间休息的时候她常常去镇江的景区玩,这座城市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让她格外喜欢。正是这份喜欢,也让她对镇江的工作机会保持着高度关注。“非常巧,今年正好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招聘精神医学方面的医护,和我的专业对口,说明我和这座城市的缘分深。”她说。
夕阳西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李晓彦和新同事一起沿着古运河步行回两人合租的“新家”。在傍晚的微风中,暑气渐渐消散,河面上波光粼粼,河岸边绿树摇曳,对于在这座城市未来的生活,她有了更多规划……(闵裕 记者 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