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托“两委三部”统筹事故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生命重于泰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各项责任措施。今年以来,共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30余次,将安全生产作为专项工作纳入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季度工作会议,高标准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完善“市安委办牵头+19个专项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逢查必考”,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具体实施方案和行动体系,督促各地各部门有效推进“八大行动”,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万家,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200余条。
聚焦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房屋安全开展专项整治,立案查处不符合国家标准、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等违法行为16起;排查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隐患1000余处,完成“瓶改管”200户;排查城乡自建房37万余栋,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2800余栋,整改销号率占比98.14%,未销号的均已采取管控措施。
打赢防汛救灾攻坚战
今年入梅后,我市持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50余次进行防汛会商研判,赴一线督导推进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市级负责同志包保联系区县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驻军部队、黄山军分区及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等军地力量、武警安徽总队、中国安能及全省各兄弟地市救援队、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下沉一线,众志成城开展抗洪抢险救灾。
梅雨期间,全市共发布山洪、地灾等各类预警信息400余期,发布雨情、水情等各类监测预警信息290.6万条次,发送提示短信1000余万条,迅速“叫应”市县乡村四级防汛责任人,提前转移群众21.5万人,避免多起因灾亡人事故。防汛期间,共有6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1起及时报灾案例被应急管理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点名表扬,6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被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累计出动各类救援人员40万余人次,抢通通信线路600余公里,抢通受阻道路350条,恢复通水自然村组240个,清理塌方86万立方米,排涝35万立方米,清淤250吨。
洪水过后,各地科学组织核灾报灾,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国应急管理报》8月22日第1891期头版报道。
激发应急管理新动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锚定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目标,我市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完善体系、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以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为主线,推进建成科学、规范、高效、安全、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体系。市应急指挥中心接入公安、气象、水利等12个系统数据及7700余路视频监控,打通7308路农村应急广播并常态化开展应急信息播报,成为党委和政府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主平台,特别是防汛期间,市应急指挥中心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基层应急基础。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已完成全市105个乡镇应急办建设,切实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总投资超1亿元的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工程国债项目建设,将为市县乡配备抗洪抢险、森林防火等应急救援装备5000余台套,并建成直达乡镇的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
深化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市应急救援联盟,有效提升四市(衢州、黄山、南平、上饶)应急联动响应、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打造沿江、皖南7市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培育安全文化,精心策划创新推出应急IP形象——黄山应急侠,并基于此创作“应急侠”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动画,推出马克杯、冰箱贴等文创周边和“应急侠”表情包合辑,让市民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学到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防灾减灾进校园、“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举办2024年安徽省暨黄山市汛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徽州百工”黄山市特种作业人员技能竞赛,不断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和技能水平,筑牢安全生产人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