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3日上午开幕的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擘画了今年全省发展新蓝图。报告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中多次提到亳州,明确加快皖北全面振兴、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建成运营亳州机场、支持亳州碳达峰试点等,这意味着,我市高质量发展再迎省级层面多重利好,前景一片光明。
皖北迎来全面振兴新机遇
加快皖北振兴,一直是近年来事关我省发展大局的战略性任务。
自加快皖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包括亳州在内的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就亳州而言,经济持续稳定向好,从“后进生”变成了“优等生”,经济总量已进入全省前八,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中,用了一整段的篇幅提出加快皖北全面振兴。明确坚持“四化同步”,支持皖北地区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皖北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力争皖北快速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用好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机制,提升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水平。加密扩容基础设施网络,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扩大重大科创平台、开放平台布局,改善皖北高质量发展支撑条件。加大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启动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深入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405万人地下水水源替换。
作为省政府工作报告细化和补充的省计划报告则指出,将大力促进皖北全面振兴。高起点编制与沪苏浙结对合作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组建高水平运营管理团队。支持皖北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启动建设一批零碳绿色数字化新材料产业园。制定新一轮支持南北合作共建政策举措,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从政府工作报告到计划报告,不难看出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全面振兴的信心与决心。随着报告中各项任务的落实,我市的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资源等各方面,都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前景一片大好。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再迎利好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建设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医药等产业集群。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省计划报告也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现代中医药产业一直是我市的支柱产业。201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亳州打造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目标。我市围绕目标不断努力,始终坚持“以药立市”,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壮大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7亿元,累计引进中药大品种60个,落户全国知名及医药百强企业73家。我市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指数发布中心,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又送来“东风”,我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继续聚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力争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2100亿元。实施中药企业“两大一强”计划,加快传统饮片向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成药制造、中药生物制药等转变,增强中医药科技研发能力,力争实现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500亿元。创新中药材交易模式,力争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
建成运营亳州机场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成运营池黄高铁、宣绩高铁、合周高速寿县至颍上段、亳州机场等项目”“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快实施引江济淮二期等重大工程”,其中,建成运营亳州机场事关亳州跨越发展,事关群众美好生活。
多年来,亳州人民一直期待着“就地起飞”,亳州机场承载着人们的梦想。
2023年11月4日,亳州机场跑道工程合龙仪式举行,标志着跑道混凝土浇筑施工全面完成,为亳州机场建设按期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亳州机场建设是我市构建进得来、出得去运输大通道的标志性工程,今年建成运营,将为我市跨越赶超增添强劲的“羽翼”,也将实现亳州人民的“就地起飞”梦。
引江济淮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面对市中心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困境,我市抢抓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建设有利时机,加快建设城南调蓄水库及城南地表水厂,加速开源引流、水源替换。引江济淮亳州市应急供水工程实现通水后,从西淝河引来的汩汩清水涌入城南调蓄水库,优质地表水从此进入千家万户。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补水,为区域应对供水安全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贯通江水北送输水干线,可确保江水流入阜阳、亳州等市,将让亳州人民真正喝上长江水。
肉牛产业发展将提速增效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要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及肉牛振兴计划……
2023年7月8日,我市在利辛县召开十万头肉牛养殖现场会,在全省率先实施“秸秆变肉”工程。
我市印发《“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了全市肉牛产业发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坚持把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暨肉牛振兴工作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肉牛产业“三七百”发展计划,到2025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到202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70万头;到2030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秸秆饲料化率达到4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高质量肉牛产业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促进肉牛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市民将呼吸上更清新空气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计划,开展皖北地区空气质量提升攻坚。
呼吸上新鲜空气,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我市持续向大气污染“亮剑”,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23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6,位居全省第8位,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6位;PM2.5平均浓度39.3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居全省第5位;优良天数比率为74%,较好完成省下达约束性目标和力争目标任务。去年12月份PM2.5浓度同比下降24.2%,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
今年,随着皖北地区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的实施,我市居民将呼吸上更多清新空气。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统筹实施能耗双控制度,节能工作有序推进,能源供给更低碳,能源消费更清洁,节能降耗成效更显著。2023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抵扣后,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5%,下降幅度居全省第2位。我市人均碳排放水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去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将把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落实《亳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十一项重点行动,确保安全降碳,梯次有序达峰。 (记者 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