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文旅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文旅招商、资产运营等方面,初步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措施经验。
以抓工业的劲头抓文旅。“十三五”时期,该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1.38%,大幅领先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文化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为此,该区提出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抓工业的理念和力度,加快文旅发展。以招商优业态,促进闲置、低效资产盘活,优化重点板块业态布局。将重点文旅项目与重大工业项目一体推进,健全区领导挂钩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机制,定期过堂、现场会办,文旅产业体量、层次和运行质效显著提升。2023年,该区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提升至7.04%。
下好“一盘棋”提升“回报率”。资产资源是文旅发展的基础支撑。去年以来,该区依托国有平台公司,有效整合城乡景区资产、产权、经营权限等资源,着力构建集中管理、统筹运营、高效发展的文旅产业体系,通过多业态打造、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充分挖掘资源资产潜力,促进经营综合效益提升。截至去年底,国有平台统一运营的景区景点达12处、69.27万平方米,年营收4447.48余万元,预计“十四五”末,可达6000万元。
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热情。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旅游和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该区坚持“有序放开、有效引导、有为管理”的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旅建设,尤为注重发挥作为民营经济大区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广大乡贤投资家乡、反哺社会。近年来,累计吸纳民间投资11亿元,其中乡贤投资占比64.5%。
坚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当前,文旅行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清晰,地方文旅事业要健康发展、出位出圈,必须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和长期的专业素养积累。对此,该区明确了“以我为主”和“请进来”并重的思路,一方面,引进国内知名文旅营销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重抓本土文旅企业人才引育。去年以来,引流效应持续显现,河下古镇成为网红打卡地,城区餐饮门店“一座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