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依托上海、南京、苏锡常都市圈,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把念好“三字经”,打造“生态圈”,作为推进度假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使其成为保障线、动力源、强劲音,不断为秀美江南新画卷浓墨重彩。
巍巍茅山,绵延数十公里,钟灵毓秀,紫气万千,是三大都市圈的中轴地带和一条绿色屏障。这里风景秀丽,人文和自然禀赋底蕴深厚,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享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之美誉,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构建度假区可持续发展格局,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度假区核心区、生态保护区、镇区、园区为支撑,通过强化生态保育、文旅要素整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统筹布局等路径,把度假区生态建设、旅游发展融入到都市圈中,进一步促进整体区域各要素的互促互融,真正助推旅游业赋能度假区高质量发展。
“关”字当先,为生态减负
美丽茅山地处苏南丘陵地带,长三角核心腹地,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禀赋,山上有茂密的林木,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石资源。多年前,由于封关闭守、交通不便,当地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过度的开采,让茅山自然生态出现了多个“天窗”,同时乱砍乱伐、乱耕乱种现象屡禁不止。
对此,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摸底,在度假区范围内开展生态破坏专项整治行动。首先对7家采石宕口、26家轧石场进行关闭;对辖区内的养殖场、危污散乱低企业进行有效整治,全面禁止对生态破坏的一切违法行为,实现山青、水秀、天蓝的高质量生态环境,为青山绿水增氧减负。
“搬”字暖心,为百姓造福
茅山山体跌宕起伏、纵横交错、九沟十凹、森林茂密。独特的地貌特征,让辖区内20多座大小水库晶莹剔透、碧波荡漾,宛如镶嵌在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流光溢彩。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依山而居、傍水而歇、居住分散,资源共享优势不明显。
在生态建设中,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破坏的影响,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管委会历时三年多,投资10多亿元,将长期分散居住在山里的1000多户散居户,迁居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集镇集中安置。这不仅减轻了生态环境的负面压力,而且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极大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土地综合利用效能。老百姓离家不离乡,紧紧依托度假区发展的有利契机,从纯农业生产转入到从事旅游兴业的行业中,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得到空前的提高,也极大实现了为生态赋能、造福百姓的愿景。
“修”字添绿,为生态增景
为把遭受破坏的生态修复如初,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在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投资近亿元,完成对茅东、双山、营盘山等7个废弃宕口的生态修复。对关闭的轧石场,养殖场进行土地复垦。同时采取见空补绿、见缝插绿;林项、低产林改造等多措并举,完成了1700多亩的裸露土地复绿任务;修建了40多公里的生态绿道和55公里的生态廊道;新增可供观赏、游览的景点上千个。编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按照生态红线区保护一区一策的生态管控要求,加强环境提升项目落地的推进力度。通过卫片比对,加大对保护区内疑似破坏点位的核查和整改力度,建立完整的生态“网格化”巡查和上下联动的长效监管机制。
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了水资源涵养的功能,区域内的水资源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推进度假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保障和坚实基础。目前,度假区已建成了东方盐湖城、茅山森林世界、花谷奇缘等一批有品质的星级景区。以颐园康养为代表、南湖养生度假区庄园、紫云湖、省级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先后落户茅山;生态有机的一号农场、全国最美乡村——仙姑村等一片片靓丽的名片装扮着茅山大地,使其绚丽多彩。
围绕“高标准、精品化、特色化”的发展要求,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践行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依托生态和人文资源凝聚“金坛茅山、道养江南”主题,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最美窗口”,不断推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通讯员 季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