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长三角旅游攻略

西津渡:千年古渡不再,人间烟火犹存

  入秋以后,暑热逐渐褪去,西津渡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如今虽无法乘船渡江,也可以逛逛古街,浅浅缅怀一下过去“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十万家”的繁华景象。

  “西津渡”,名字自带风雅,就像从诗里走出。西津渡在历史上几易其名,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而要想真正了解西津渡,就得知道它作为长江渡口的“前世”。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北邻长江,是连接江南江北的重要渡口,与扬州的瓜洲古渡隔江相对。“京口瓜洲一水间”,古时,人们便坐船往返扬州与镇江。

  遥想当年,多少如王安石一样的人,在此登船、下船,离家、归家。如今,长江水还是长江水,西津渡却已经变成西津古渡。

  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淤泥上涨,河岸逐渐北移,渡口下移至虞山脚下的潮安寺。当年的西津渡,如今距离长江300多米。游人如织,却再无船可渡。

  尽管古渡不再,古街换貌,但西津渡“活化石”般的古代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目前,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古街环山临江,风景秀丽,漫步其中,宛若走进了一幅古朴素雅的山水画。青石板路面在脚下蜿蜒延伸,砖石中间留下的深深车辙印,诉说着前朝旅人的忙碌。

  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两边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瞬间将你带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1914 ” 、“德安里”等题额,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昭关石塔、救生会、观音洞、铁柱宫、小码头街……古街上的历史建筑、文化展馆等鳞次栉比,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

  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几百米长的街道聚集了各式店铺150多家。起先大都是为船家和过往行人服务的,如小吃店、木匠店、缆绳店、打铁铺、车马店等。只要有渡江的客人来到,基本都会把小小的店铺挤得水泄不通。

  现在人们去逛西津渡,除了感受历史、欣赏各个时期的建筑之外,更多的是去了解当地的民俗、美食等。当你坐在小店铺前,咀嚼一块五香茶干,就如同咀嚼这一千多年的烟火。时代变了,底蕴还在。

  沿着五十三坡继续向西,穿过狭长的街巷,来到一条充满古韵的砖墙长廊,斑驳的青砖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见证过无数旅人的悲欢。伸手去触碰的瞬间,仿佛与千百年的历史变迁打了个照面。

  在过去,远行的人们希望这条廊道长一些,再长一些,穿过昭关石塔,最后在待渡亭分别……西津渡的砖墙见证过“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的不舍与惦念。

  那个时代车马很慢,一个转身便是一生,有人顺着岸边奔跑,有人写下离别的诗篇,墨香千年不散,诉尽一个渡口的无尽悲欢。

  以前,镇江段是长江中下游水势最为险峻的地方,礁石众多,恶浪滔天,常常造成船难。人们过江前,为求平安,都要到一个地方拜佛,以致道路拥挤不堪,难以通行。于是,昭关石塔应运而生。

  人们相信,只要心有善念,多行善举,无须叩拜,只从石塔下走过,便是虔诚礼佛了。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人群拥堵,也有了心理寄托。走访古街你会看到,西津渡的历史遗迹,大多都和这一地理现象有关。

  西津渡老街南侧的云台山海拔并不高,却是这一带的至高点。登山有石阶路,沿途树木很多,花香阵阵,登上半山腰有观景台,可以遥望山脚下的西津渡老街和远处的临江风景,别有一番风味。

  每每夕阳渐落,西斜的阳光将鳞次栉比的屋脊拉得很长,古街的青灰与金色交辉互映,此时的西津渡与云台山,仿佛融进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中,相互依偎着,温暖彼此。

  此时你会看见,那一个个小方框似的窗户露出星星点点的灯火,家家户户瓦房上炊烟袅袅,传递出鲜活的气息。过了一会儿,饭菜香便沿着窗口四散飘出,穿街过巷呼唤着顽皮的孩子回家,于是砖墙长廊里就奔走来一群群嬉笑打闹的孩童。这样的场景如同一幅画卷,深深地留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也留在西津渡的砖墙中。

  待到夜幕降临,站在山上眺望,街巷屋檐上的灯笼亮起点点红光,沧桑老街变得朦胧而神秘,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织、人声鼎沸的古代。(陈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