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大学博士向职校生发出邀请 咱们一起攻关“脑机接口”

5.jpg


交通职高飞机维修专业实训室效果图。 


6.jpg


电子职校学生正在实训。 


开栏语

当前,杭州职业教育进入“黄金期”,升学就业渠道日益畅通,职教资源不断扩容,专业门类不断丰富,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为更高更强的“杭州智造”“中国智造”筑基。

5月14日起,杭报联合杭州市教育局共同推出“2024杭州中职教育媒体观察”栏目,从多个角度带你更全面地了解中职。

今年,“脑机接口”频频登上热搜,还常常跟“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前沿概念联系在一起。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以下简称“电子职校”)学生郑天齐和樊晟等同学,也正在参与一个脑机接口的研究项目。8个月下来,得到了项目组博士们的称赞:“学生们工作完成得挺好,学习能力很强,态度也很认真。”


博士到学校“招人” 他们看中了职高生的什么特质?

电子职校双桥校区去年投用,紧挨着西湖大学,离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挂牌成果转化基地——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只有一街之隔。

这么丰富的资源不能“浪费”了。学校实训处副主任宋建杭回忆,校区一投用,大家就琢磨着找对面的“街坊”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促成学校专业的转型升级,“但和前沿的科技机构接触,我们还真没什么经验!”

没想到,“街坊”先上门了。

去年国庆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宋建杭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另一头是西湖大学助理研究员、基地入驻企业西湖灵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曹路博士,“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学生,来给项目做技术支持。”

当时,这个西湖大学孵化的初创企业,正在聚焦医学领域,研究通过芯片和算法协作,让患者大脑内的信号——“脑电波”转化成文本,并让它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团队缺一些把成果转化成应用的基础技术人员。曹路一行偶然路过电子职校时突然想到:“能不能让职高学生来试试?”他们还特意找到电子职校的课程表,“看完之后,我们觉得这事能行!”和宋建杭深入沟通后,电子职校电子专业部的郑天齐和网络运维部的樊晟等学生,走入这片一街之隔的“新天地”。

学生们要做的是一些相对简单的开发和落地测试。通俗点说,科研团队用算法“捕捉”脑电波,学生制作、调试芯片和电路板,把脑电波放大,让它具有形成文本的“能量”。电子职校学生平时学的、竞赛比的,足以支撑他们完成这些工作,而且这件事还真得职高生来做。曹路说,一个科研团队很讲究配合,学生们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能很快投入到项目中,如果从其他途径找,需要很长的磨合过程。“我们真是找对了!如果让我们完成这些工作,未必能比这些学生做得好!”

前几天,电子职校带队老师龚叶珠刚到“街对面”对接过工作。她告诉记者,电子职校已经和灵犀科技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成为脑机接口产教研融合实践基地。电子职校不仅聘请企业科研团队成员当客座讲师,还组织了由竞赛成员为主的脑机接口梯队,等比完国赛后陆续进驻灵犀科技“帮忙”。


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专业“潮”的背后是未来需求

职高学生参与前沿科研成果落地,这样的案例近些年越来越多了。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更多适应产业迭代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与这句话相对应的行业切面是:截至2022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已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74.7%。掌握新型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的人才数量不足,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和小郑、小樊一样,职业教育培养的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将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生力军。杭州不少中职学校正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最近,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尹志,正忙着给实训室引进飞机维修专业的设备。今年学校新开设飞机设备维修专业,与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民航客机、通航飞机等领域的制造、维修人才。尹志介绍,相较于普通高校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工程等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交通职高与浙交院合作培养出的学生更愿意留在本地、建设本地,“这比引进人才更有‘性价比’。”

新开设的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试验田”。物联网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大数据技术应用……看着一长串专业列表,学校副校长万亮斌说,这些专业就是根据杭州市“十四五”规划以及钱塘区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的。

老牌学校也在“瞄”着产业发展持续更新专业。近几年,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去年,浙江省印发《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今年,中策职校就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未来社区数字化运营与管理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一批批掌握新型生产工具、使用新型生产资料、适应新型生产关系的工程技术人才、技能型工人,将为杭州、浙江乃至全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