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熟市总工会持续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建功中国式现代化常熟新实践
一件璀璨夺目的霓裳,是万千丝缕的交错编织;
一辆风驰电掣的汽车,是万千部件的彼此配合;
一座产业雄厚的城市,是万千工人的齐心协力。
常熟,这片钟灵毓秀的江南福地,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他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滋养着充满希望的土地,成为城市发展宏图中最细腻的针脚。
常熟市总工会始终坚守为职工服务的宗旨,不断深化自身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并致力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建会入会服务,全方位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为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贡献工会力量。
搭建平台 助工成匠
让劳动者有成就感
10月31日,绵绵小雨。平时而言,这种程度的降雨对叮咚买菜的骑手刘彬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这天,他作为参赛选手,要和6个平台的37名骑手,一同参加常熟网约配送员的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考核内容涵盖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客户服务、卫生防疫等多个方面。虽然是日常的工作内容,但是雨天路滑,刘彬不得不加倍提高注意力。在一天的考核中,他的驾驶技艺、配送服务、沟通能力,赢得一致好评,最终捧得一等奖。“此次技能竞赛不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增强专业知识,也让自己了解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争当行家里手,更好展现新业态网约配送人员的风采。”刘彬说。
常熟古称“福地”,侧重的是以资源禀赋为支撑的、生产生活的“风调雨顺”。当下,“福地”更加侧重以综合实力为支撑的、发展环境的“风调雨顺”。这种“风调雨顺”无不来源于广大新就业形态工作者、产业工人的默默支撑与付出。
常熟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全市有工业企业超1.7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184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近5000亿元。眼下,常熟有大量的产业工人投身于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
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样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职业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补齐职业技能人才匮乏这一短板,是常熟市总工会锻造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工作的发力点。通过反复探索,常熟市总工会认为,要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就是要不断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持续涵养产业人才的“蓄水池”。
9月7日,常熟工匠学院第四期项目制技能培训班开班,为职工群众“赋能充电”。常熟88家企业的147位学员,在两个月内,参加三维设计软件、工业机器人和可编程控制器、焊接技术4个工种的培训。此前三期的培训班参训学员从最初对工业机器人的一知半解、无从下手,到现在的自信大方和熟练操作,他们的成长和提升有目共睹。学员们也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尤其是一些新的体验和认知让他们受益匪浅,在学习的同时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课上大家合作交流共同成长,以后还能继续交流探讨。
常熟市总工会依托工匠学院这个平台,聚焦“354”产业亟需工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公益讲堂、技术交流、班组长培训等活动,打好人才培育“组合拳”,不断畅通技能人才发展路径,为常熟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
当前,常熟高技能人才总数已达11.6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8万人,占就业人口的27%;累计培养“江苏工匠”3名、江苏首席技师15名,累计建成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59个,各项数据均位居江苏省前列。
今年7月30日,《常熟实施技能强市行动 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举措》发布十五条具体措施,积极打造“虞才优技”工作品牌,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大、结构优、技能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力争用两年时间新增50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1.5万名高技能人才、2.5万名技能人才,到2025年末全市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口比例超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超40%。
保障权益 暖心关爱
工作生活更具幸福感
近日,常熟职工权益保障和劳动争议联合调处工作站调解员殷雪忠收到企业送来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排忧难,优秀调解员”。看着这份“礼物”,殷雪忠十分欣喜,认为能够在保障职工权益的同时,也得到企业的认可,是对调解员工作的最大肯定。
今年7月,职工胡某某因工资问题与绣花厂发生争议,双方多次协商未果,胡某某遂诉至常熟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委员会受理该案后,本着“先调解、后裁决,调裁结合促和谐”的原则,将案件移送至联调工作站,希望通过调解方式化解该起纠纷。
接收到案件后,殷雪忠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梳理案件症结,了解双方诉求。殷雪忠分别从情、理、法三个角度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解沟通。经过殷雪忠多次苦口婆心的沟通,双方都非常满意,达成并签署了调解协议。职工胡某某当天就收到了工资、补偿金等29085元,厂方也觉得学到了实用的劳动用工管理好方法。
今年以来,常熟市总工会整合工会、人社、司法、法院四部门资源,成立职工权益保障和劳动争议联合调处工作站,有效推进调、裁、审衔接协作。
“联调工作站将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形成横向联动配合、纵向沟通协调、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联调工作站负责人介绍,依托市镇村三级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立联调分站,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纵横贯通的全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服务网络。
在常熟,市镇村三级工会“职工之家”阵地,不仅是职工矛盾的调解地,更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富庶地。常熟市总工会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行动中,全力推进市、镇、村三级工人文化宫的网络建设,以尽快满足全市职工群众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以乡镇、街道的工人文化宫为“枢纽”,常熟市总工会向外不断延伸。目前,常熟各级工会联合多部门资源打造了250个涵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的工会服务微阵地。
晚上8时许,常熟琴湖溪里商业圈灯火通明。忙碌了一天的外卖小哥张晓峰此时仍在跑单。就在刚才,他接到系统的派单任务,看着商家还要20分钟才完成配餐,便快步走到50米开外的工会驿站,拿出手机麻利地扫码进入站点,并从中拿出一瓶矿泉水畅饮起来,脸上露出放松下来的惬意。
“每逢周末,有时晚上11点还能接到配送任务。”张晓峰此前经常歇脚的琴湖溪里工会驿站,在5月份增加了门禁系统。经过了解才知道,驿站已经实行了24小时不打烊服务,专门为外卖小哥这样晚上还在奔波打拼的人群服务。从那以后,张晓峰和骑友们只要配餐等候时间允许就会来驿站坐一坐。
8月21日,由江苏省总工会主办、常熟市总工会承办的苏工暖新“8+X”综合服务集市,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网络主播等2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健康体检、专项保险、入会服务、暖“新”礼包、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8项基础服务。
放眼常熟,各个工会驿站都有自己的特色服务。碧溪新区服务站点围绕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出暖“新”六大系列活动;辛庄镇服务站点常态化开展体检、健康咨询服务;古里镇服务站点每月免费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理发服务等;常熟经开区常浒河段水上工会驿站配备了多种设施用品,免费为船员提供饮水、洗漱、观影及法律咨询等常态化服务……
助农惠农 志愿服务
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
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既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者,也是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新兴力量。常熟市总工会认为,积极引导劳动者融入基层治理,不仅是壮大基层治理队伍力量的好方法,更是增强职工们社会认同感和内心归属感的好办法。
就拿工会驿站来说,建成后,谁来管?在辛庄镇,外卖小哥郭海祥主动担起了驿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周边环境保洁等工作。“这个驿站就是政府给我们的家,有小家才有大家,管理服务好驿站就是为我们大家负责。”每逢传统节日,郭海祥和骑手们还自己动手布置驿站氛围。不仅如此,他还联合其余十几位骑手,成立了“一骑绝尘”志愿服务队,参与到当地的网格化治理中。
在常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的,可不止新就业群体,劳模工匠同样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日前,常熟“劳模名医健康行”走进洞港泾村,全市医疗卫生系统10位劳模名医参加本次活动,为广大职工群众免费提供现场B超检查、测量血压血糖、中医问诊、解读体检报告等健康义诊服务。
“是专门请严优江主任做B超检查的,平时严主任的专家号比较难挂,就诊等候时间较长,这次严主任不仅下乡诊疗,医院还把B超检验车开到了这里,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家住洞港泾村附近的李阿姨早早就来排队候诊。
在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小张上半年体验时,个别检验指标有些异常,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到医院的路途也比较远,听说医疗专家团队上门服务,他专门带着体验报告前来问诊。专家为他认真分析解读了体验报告,并告知他平时在饮食、作息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这让小张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为有效缓解职工群众看病难、挂号难、行程不方便等问题,今年常熟市总工会加强同市医疗卫生系统合作,以“劳模名医健康行”为主题,从常熟市劳模先进中挑选顶尖专家组成医疗团队,定期到重点企业、乡镇社区开展义诊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专场3次,服务职工群众500余人。
常熟市总工会围绕创新发展、技术指导、健康咨询、普法宣传、社区养老、社会治理、爱心助学、乡村振兴等8个方面成立了16支劳模志愿服务队,开启了“劳动先进+志愿服务”的探索实践之路。截至2023年底,志愿服务队已开展各类活动600多场次,近千名各级劳模工匠等先进参与。
此外,结合常熟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工会系统还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链,成立由112位劳模工匠先进组成的助企团队,并通过“常熟工会”微信公 众号发布团队成员技术专长,便于企业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劳模工匠赴企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提出的数控车床的设备损耗、橡胶产品匀层控制等技术问题,常熟市劳动模范、常熟市尚湖镇吉瑞电子自动化系统工作室范吉军等成员来到企业,现场进行交流研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15个,预计产生效益约25万元。
苏州市劳动模范、巡特警大队副队长黄健等4人组成技术服务团队,与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对接,帮助企业建立了警用改装车辆的技术测试工序,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由江苏省劳模高健浩、苏州劳模沈雪元等5名农业种植领域专家组成的服务小队来到古里镇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协助合作社成员解决插秧机传动零部件更换、育秧苗的安置和温度管控、植保无人机播撒药水的操作规范、小麦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产生效益约50万元。
截至目前,140余名劳模工匠积极参与助企行动,已累计开展活动72次,解决技术问题531个,近千名职工素质得到提升,受到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