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将于3月1日19:10重磅登场,以科技为笔、创意为墨,汇聚全省非遗精华,为观众呈现一场文化盛宴。本次晚会为合肥市第三次举办大型非遗主题晚会。
超好看!
全省非遗大联欢 一地一品展风采
2025年“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实现了文化版图的超级扩容。筹备组历时5个月,深入安庆、蚌埠、淮南等9个地市,联动1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30余项场外非遗互动展演,最终促成了全省众多非遗项目同台亮相。
2024年12月,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蛇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在此背景下,2025“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打造春节主题节目,集中展现江淮地区各项春节非遗民俗。
来自合肥的巢湖民歌、六安的大别山民歌、蚌埠的五河民歌、安庆的桐城歌等代表性传承人将同台联唱。
晚会现场,将有众多国家级非遗花样呈现。来自蚌埠的“花鼓灯”,舞出劳动人民昂扬的热情和浓烈的热爱;来自阜阳的“临泉杂技”,在力量与平衡间演绎传统技艺的当代生命力;来自黄山的“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以文艺呈现榫卯结构的匠心独运。
除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外,晚会还将有央视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配音演员李世宏、哪吒的扮演者杨斌,著名播音员魏民等惊喜加盟。
超炫酷!
非遗科技相融合 紧跟潮流焕新彩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紧跟时代步伐,将科技与文化紧密相连,呈现形式上极力创新,尝试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活力。
科技元素创意呈现非遗。作为一台非遗晚会,科技元素已然成为每年不可或缺的核心亮点。今年也不例外。
晚会上,在非遗科技融合秀《光影悟空》中,传统马派皮影戏将在现代激光雕刻视频技术加持下,伴随光影变幻,呈现震撼效果;戏曲联唱《戏曲奇妙夜》,将利用投影和大屏的视觉技术,用AI复原严凤英、丁玉兰、李宝琴等戏曲名家的演出片段,完成一场时空对话。
深入挖掘优质原创节目。全场14个节目中,其中8个为原创且首次演出。
非遗舞蹈秀《舞狮少年》以舞蹈为画笔,勾勒出一群热爱舞狮传承的少年的追梦轨迹;礼仪舞蹈秀《先生你好》演绎朱子礼仪,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领略古人尊师重道的家风传承;情景表演《遗风织彩》将非遗元素穿在身上,以别出心裁的走秀穿越历史长河。
时代热点鲜活应用其中。晚会中,不少创意节目从时代热点中汲取,让非遗以更加多元、生动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展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舞蹈《琴瑟和鸣》以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为灵感,将历史的厚重与舞蹈的灵动完美交融,大放异彩,带领观众探寻楚地的神秘与美好。
此外,此次晚会改变传统晚会主持模式,采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表演者的讲述进行串联,构建沉浸式叙事场域。从个人视角出发,讲述坚守情怀、诉说非遗传承,让整台晚会成为有机整体,仿佛上演一台“非遗剧”。
在舞美效果上,本次晚会打造多层次舞美视听,首次采用“移动冰屏舞美装置”构建动态背景,并运用激光雕刻技术,精准投射非遗符号与故事场景,使表演空间更加多元,科技元素融汇其中,多层次组合为不同节目内容,营造虚实交织的奇幻空间。
超有趣!
沉浸式体验非遗 零距离感受魅力
在本次晚会演出当天,合肥大剧院还将举办沉浸式非遗场外展示环节,开展多元非遗展演。
设立非遗版春节主题展区、非遗雅集区、非遗展示互动区、非遗文创产品展区等,展示4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等不同级别,其中合肥市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21个。观众不仅可以欣赏传统春节年夜饭的热闹场景,还可以品茗听曲、动手制作,感受文人雅士的生活意趣,还能够体验造纸、陶艺、漆扇DIY等趣味活动。
演出当晚,合肥大剧院入口处将设置“非遗灯柱”,展示安徽省99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配合机械狮、戏曲展示等,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生动展现全省非遗“一市一韵、一地一品”的文化图景,彰显江淮大地非遗传承的多元魅力。
届时,合肥日报、合肥晚报、合新闻、合肥在线、合肥通客户端等近30家平台将同步直播,观众可共同感受这场非遗盛宴。(记者 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