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胡善树。(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胡善树,1956年8月出生,三门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自1972年8月开始,潜心种茶、制茶,至今已有50余年。2009年9月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2023年1月当选第四届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2024年11月获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茶人物·制茶大师”。制定国内首个《天然花香绿茶企业标准》,成功研制天然花香“太师峰”红茶、善树白茶等极具当地特色的六大茶类产品,分获多项荣誉奖项。多年来,胡善树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振兴台州茶产业发展。
台传媒记者郭天宇
12月3日,在三门县亭旁镇芦田山村的百亩善树茶园,剪枝、打顶的工作正忙碌进行。“现在修剪是为了明年茶树长得更好。”即使在休整期,胡善树仍精心打理着百亩茶园,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走进三门县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胡善树的一天从泡一壶热茶开始,闲下来就坐着仔细品茶,要出门就拿个保温杯装上茶走,总之茶不离手,保温杯的杯口上满是茶垢,一看便是陈年包浆。
合作社的办公室有三个大书柜放满了奖状、奖杯等,现如今,又要加上一项新荣誉。
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第九批“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胡善树名列其中,成为台州首位“国茶人物”。
在当地,胡善树是大家眼中的“茶痴”。从“茶痴”到“国茶大师”,他是如何做到的?
52年专注一件事
1972年,16岁的胡善树在当时的三门县坝头公社芦田山村山林队跟着父辈从事茶叶生产工作,自此,他与茶结缘。
那时,茶叶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善树”的名字由来,或许包含着父亲对于这项工作的认同与责任。
“起初只是一份工作,没想到越干越感兴趣,今年已经是做茶的第52个年头了。”胡善树说。
初见胡善树,给人憨厚朴实的印象,话不多且轻声细语。再深聊到茶叶,胡善树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神采奕奕,一边冲泡茶叶,一边将茶叶各类门道娓娓道来。
胡善树拿出自己研制且获评浙江名红茶的“仙子红茶”,冲泡间,茶叶在茶汤中翩翩起舞,宛如仙子一般,由此得名。
干茶条索细紧而稍弯曲,金毫显露,色泽乌润,入杯冲泡,汤色红艳明亮,花香浓郁,清醇爽口,具红茶极品之风韵。
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分类自然也多,按照茶的色泽与加工方法分类,即是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
每一类茶都有不同的加工工艺,未发酵、轻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对于每一类茶的制作方法,胡善树都能准确说出。
采摘、萎凋、杀青、摊凉、揉捻、做形、烘干……每一步都很讲究,都需要钻研。
谈及制茶有没有秘籍,胡善树笑着摆了摆手:“里面门道太多了,但我坚信一点,你要珍惜它,茶才会跟你走。”
何为“茶跟你走”?听起来很玄妙,但能确切体现在实际工序中。在手工炒茶的过程中,制茶人讲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炒茶时,锅的最高温度可达280摄氏度至320摄氏度,茶叶的最高温度也有120摄氏度。这个过程,手、茶、锅都要保持时刻接触,尤其是出锅前的几秒钟,提前会激发不出最佳香气,晚了茶就焦了。”胡善树说,这是他的一项绝活,有技巧就不会感觉烫。“不过,如今的技巧都是年轻时烫得满手水泡换来的。”
还有句行业话叫“看茶做茶,看天做茶”。“在采摘完自然走水阶段,茶叶自然蒸发30%的水分,就需要马上开始下一步。这由不得制茶人,凌晨两三点起来盯着是常有的事。”胡善树说。
实际上,制茶需要花费大量心力,正是胡善树对茶的痴迷,才能坚持52年专注制茶这一件事。
“我的一生都只有做茶,也没有其他爱好。”胡善树说。
从大众茶到名优茶
细究“国茶人物”的评选标准,要从品德、能力、业绩、传承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人选。
“先做人再做茶,茶的品质直接关乎茶农的收入。有几百元一斤的,也有上万元一斤的,我深知种茶、做茶的辛苦,所以茶的品质一定要严格把关。”胡善树说。
在他的制茶之路上,品质二字始终贯穿全过程。
1986年,胡善树联合7户茶农承包200多亩荒废的茶园。刚开始缺乏经验,生产、销售都不顺利。“那时候,我意识到茶叶要从大众化向名优化转变。”在当时,胡善树的想法算是相当超前。
思来想去,还是要把茶叶品质先提升。1988年,他自掏腰包,去杭州请师傅来教授制茶技艺。“西湖龙井卖60元一斤,我们的大众茶只有4.9元一斤。”胡善树说。
请师傅一天要支付100元工资,在当时算是个昂贵的技术成本。由于设备条件限制,柴锅无法精准控温,炒制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头两年,亏本不可避免。
尽管如此,胡善树仍将重金习得的制茶技艺免费传授给当地的茶农。“在我看来,一个地区整体的制茶水平提升了,行业才会更好发展起来。”胡善树说。
1989年,新昌成立了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胡善树便带着自己的第一个名优茶转型产品去市场检验。
“白天做茶,晚上赶路,这样的日子连轴转了1个月。”胡善树说,“当时是坐拖拉机过去的,三门到新昌要3个小时,市场在早上5点开市,都是凌晨一两点出发赶路,困了在拖拉机上眯一下。”
茶香源自苦寒来,最终,胡善树的坚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的茶叶最高卖到60元一斤,这也是当时市场的最高价。
如今,电商正盛的快消时代,胡善树为了品质、口碑、客户反馈更加真实可靠,仍将重心放在线下销售,大多通过上海、山西等地的茶叶市场交易,小部分零售,线上销售只占20%。
多年如此,品质为先的销售模式累积了大批老客户。“刚在杭州结束的省农博会,我又一次见到了合作了20多年的老客户,虽然只见过两次面,但平时我们都保持沟通交流。”胡善树说,家住杭州天都城小区的黄女士,自2003年在杭州茶博会上购买善树茶后,便认准了善树茶,每次制新茶前都会提前预约。
“做茶绝不能以次充好,也不能唯利是图。”胡善树说,做茶虽要紧密对接市场,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但不能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最大的竞争力还是茶的品质。
做茶是件讲究且科学的事
“茶有苦味就是咖啡碱含量高了,涩感重说明茶多酚超了。”在胡善树看来,做茶是植物化学的实践,是件极其讲究且科学的事。
只有小学毕业的胡善树,从《本草纲目》开始,制茶相关的任何书籍都拿来看。在制茶方面的钻研和较真,让胡善树很早便有了品牌意识。
2001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胡善树把7户茶农组织起来,创建了三门县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在大龙岭开辟了种植基地,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
不过,由于当时技术欠缺,要研发一款高品质的茶并非易事。2002年,在中茶所一位植物专家的引荐下,胡善树得以认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陈院士太忙了,我前后从三门到杭州跑了4次,才有幸争取到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最开始只能给我3分钟时间,没想到相谈甚欢,最后聊了15分钟。”胡善树说,这次请教给了他很大启发,对种茶、制茶全流程体系有了新的认识。“茶叶必须有科技含量才能走出市场,这句话,我至今记得。”
秉承这个理念,胡善树开始了他的名茶品牌研制。
从2004年开始,历经5年,他研制出天然花香绿茶。
“茶叶中带花香,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随后,胡善树制定国内首个《天然花香绿茶企业标准》,成功研制天然花香“太师峰”红茶、善树白茶等极具当地特色的六大茶类产品。
“别人有钱先买房买车,我先买机器。”在这期间,他狠下心购置了两台价值8000元的半自动化机械,成为全县首例。此后,又贷款130多万元,采购了成套大宗茶加工、名优茶加工、乌龙茶加工等机械设备,建成半自动化茶叶炒制流水线。
在别人眼里,胡善树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茶痴”。“痴”到全身心投入到茶叶上,“痴”到把大把身家花在茶叶上,不过看似近乎疯狂地大胆创新,在他自己看来,一切始终都是在一个纯粹的严苛逻辑里——科技赋能提升茶叶品质。
多年来,胡善树不仅自己努力做精茶产品,做响茶品牌,做深茶文化,还积极推动三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他的推动下,三门县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联合芦田山村、南溪村等8个有茶叶基地优势的村党组织,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目前,共有茶园基地3000余亩,总产量15吨,产值1100万元,带动周边茶农300余人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36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
茶叶要后继有人
胡善树对于制茶的传承,也是他被评为“国茶人物”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当谈到行业的未来,胡善树讲到了很现实的问题:制茶技艺再好,如果后继无人,这个行业就发展不下去。
胡善树的家族以茶为业、以茶为生,共有三代八人参与种茶、制茶。儿子胡晓俊,担任三门绿毫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科长,2005年9月取得评茶员资格,2022年11月被授予茶叶加工二级技师资格。女儿胡文娇,2019年1月通过茶艺师资格鉴定;2019年7月通过评茶员资格鉴定。
如今,儿子负责制茶生产,有较高技艺能扛起大旗;女儿负责市场销售,娴熟的茶艺让客户更能体味茶香。一双儿女已然成为胡善树坚实的左膀右臂。
即便这样,胡善树仍觉得不算十分满意。“年轻人对茶还不够爱,还不够钻,还要再努力。”
是啊,若是按照他“茶痴”这般评判标准,可能没有人能令他十分满意,即便自我评价还要再保留两分,一分更加热爱,一分更加钻研。
对于传承,胡善树一定是有情怀的。不只培养本地人才,全国各地都有制茶人才需要培养,上了岁数的他四处奔走,多次举办讲座,培训辅导茶农生产加工技能。2005年以来,他赴湖北恩施、贵州遵义等地进行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受益茶农800余名。2022年9月参加台州、温州泰顺红茶加工技术培训班讲座,2023年8月参加浙江白茶加工技术培训交流会授课。
即便是业内公认的制茶大师,胡善树也并不好为人师。“我不喜欢当老师,我喜欢当学生。”老胡的勤学和爱钻研,是骨子里的。
如今,胡善树言传身教近30名徒弟,遍布各地,或是制茶技艺,或是茶艺、或是评茶,在业内出类拔萃。
“台州还缺乏一批年轻、有科研能力的制茶团队,未来还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用科技赋能制茶。”胡善树说。
制茶也要求变
如今,好多高附加值的销售模式,都开始讲故事、卖情怀,只要赋予手工、古法等字眼,售价便可翻番。
但在胡善树这个老手艺人眼里,机器不一定比人做得差。其一,产量上机器拥有绝对优势,光靠人工炒茶,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其二,机器靠数据制茶,能精准控制温度、湿度,这在炒茶过程中至关重要。
“不过,机器目前还不能替代人,各项参数指标的设定,还是需要经过制茶人的大量研究实践得出。”胡善树说。
有门好手艺,但不卖弄,不盲从经验主义,时刻保持谦逊,了解并尝试创新。并不是胡善树不会营销,而是他始终在恪守的制茶信条——提升品质才是硬道理。
对于制茶,胡善树总在尝新、创新的路上。最近这段时间,他又研究起新茶饮,茶丸、茶蛋糕、茶冰激凌……
“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茶,喜欢茶,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茶的未来,胡善树总是想得很多,想得很远。
“台州茶叶行业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缺乏品牌影响力。”胡善树说,台州有20多万亩制茶基地,从业者有2万多户,但缺乏一个像西湖龙井、祁门红茶这样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品牌。“未来,希望台州合力打造‘江南茶祖’这个区域公共品牌,发掘台州茶文化的根源,让台州茶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