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343』创新产业集群成为徐州产业发展强劲引擎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必须把重抓工业、做强产业作为强劲引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2022年,徐州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了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徐州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如今,工程机械集群作为徐州市“一号产业”,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全应急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1至9月份,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305.83亿元,同比增长2.9%。除了精品钢材产业,其它全部实现正增长。最新公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徐州排名第22位,比上一年上升1位,显示出“343”创新产业集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越来越强。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借助赛迪研究院科尔尼咨询、冶金规划研究院、中国棉纺行业协会等“外脑”,我市系统梳理集群边界、细分链条、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形成了《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共10篇、20万字的徐州产业集群研究报告,为集群培育提供支撑和参考。

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了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如今,“343”创新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市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重要抓手,长成大树、连成森林、形成生态。

以徐工集团、卡特彼勒等为龙头,加快推动工程机械产业真正成为徐州的“一号产业”。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在徐矿集团、协鑫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显示出强大的发展韧劲。新材料产业聚焦高端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细分领域,培育了利民化学、江苏极易、威拉里、华昌、华信、宏阳等关键战略材料企业。

数字经济已形成徐工汉云、汉风数字、新碟数科等软硬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和服务外包的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加速崛起,鑫华半导体上榜江苏独角兽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在恩华药业、万邦生化带动下,正在着力打造医药制造创新中心、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和医药物流集聚中心。安全应急产业打造了国内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先导区。

精品钢材产业正在推动徐钢集团、中新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绿色之路越走越宽广。高端纺织产业已经形成新沂高端纺织新材料、睢宁梭织及涡流纺、沛县粘胶纱等一批国家级纺织产业基地,新凤鸣、天虹纺织、斯尔克、恒辉编织等龙头企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做强忠意食品、黎明食品、维维、绿健、君乐宝等龙头企业,以“集聚效应”打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集群的千亿级航母产业。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 全面提升集群创新能级

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深耕细分领域,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聚焦“平台载体、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我市聚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研发60余款高端核心零部件,正全力冲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苏省安全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投入使用。细胞治疗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实体化注册。云龙湖实验室深地装备、数字深地、深地开发和深地环生4个综合科研平台进入建设阶段。

围绕集群“卡脖子”“补短板”领域,我市面向2000余家企业征集关键技术需求126项,组织开展研发攻关。全年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106项,入选省级重点导向计划55项。遴选47项全市重点新技术新产品予以宣传推广,入选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24项。

一个个奖项是检验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试金石”。聚焦“343”创新型产业集群,我市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9个获奖项目中,38%集中在工程机械领域,20.6%集中在安全应急领域,13.8%集中在医药健康领域,24.1%集中在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

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343”创新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新路。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我市正在加快组建以链主企业为龙头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持续抓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逐步构建完善极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一步,“343”创新产业集群各工作专班将继续加强部门之间横向协同和市县两级纵向联动,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要素交叉赋能、形成合力,集中资源、集聚力量开展攻坚突破。各板块聚焦各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更加务实、精准、高效开展集群培育工作,协同推进招商引资、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创新发展、重大活动,让徐州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立得更牢、扎得更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