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进阶之路—— 迭代发展,杭州产业提质攀高

5.jpg


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中国视谷”“中国医药港”“国际软件名城”等产业地标拔节生长、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新产业新产品多面开花……

从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到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杭州持续释放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全力推动产业往高攀升,锻造实体经济的钢梁铁柱。

2023年8月,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杭州方案”,为全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省会力量。既抓眼前,又抓远抓大,确保大抓制造业的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2023年,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比2022年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数据背后,是杭州工业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更是杭州在产业升级上的进击之姿。

杭州跻身“2万亿俱乐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为大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赛道 锚定生态圈重点产业链

车身四周装着显眼的摄像头,车辆自动变道、拐弯……如果在杭州遇到自动驾驶网约车,千万别惊讶。近期杭州开通了两条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线路,让市民近距离体验“黑科技”出行。

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数字经济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正是杭州锚定的一条新赛道。

2022年,杭州启动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生态圈之下,更是20多条重点产业链,包括视觉智能、集成电路、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等。这是杭州的新赛道,既有杭州的支柱性产业,更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过去一年,杭州也进入产业发展政策集中释放期——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合成生物等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密集落子,在项目推进、企业培育、集成创新、要素保障上再发力。

去年,杭州招引了总投资103亿元的环球新材项目,实现了百亿级项目的突破,新赛道上,迎来了全新的增长点。“2023年,我们形成了生态圈‘5+X’产业政策体系,招引了亿元以上的生态圈项目421个,五大产业生态圈营收超过了1.8万亿元,可以说,有力支撑了杭州经济的大跨越。”市经信局局长王越剑说。

以绿色能源为例,新能源赛道集体爆发,尤其是储能、光伏、风电等重点产业链发展迅猛,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9.8%、147.2%。


看动能 数实融合推动产业革新

在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同时,杭州大力推动以数实融合为特征的产业革新。产业革新开始于车间,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未来工厂”,是杭州“硬核”生产能力的代表。

在紫光股份未来工厂,行业首创的全自动服务器主板组装线,让单台设备人均产出提升了5倍。在春风动力,客户个性化定制一辆摩托车,从下单到交付,最快7天就能完成。

以数实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杭州锚定制造业为主战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以数字技术赋能的方式激发新动能,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迭代。

去年,杭州入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拟在三年内聚焦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通信设备制造3个细分行业,推动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

数实融合,乘数效应在持续扩大。在杭州,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应用,加快了产品迭代、模式创新、新场景应用开发,创新活力全城涌动,新经济发展动能澎湃。截至目前全市两化融合指数123.6,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

这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不仅成为杭州GDP总量突破的基础,更为杭州城市能级迈向新高蓄积了力量。


看生态 多维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去年,杭州老牌制造企业西子联合携手浙大成立联合研究院,通过“产学研”共同体的形式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感慨地说:“只有不断走向高端,走向高质量,走向创新,企业才有新出路和新机遇。”

这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放大到城市的纬度来看,往西,城西科创大走廊拥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正成为产业创新策源地;往东,城东智造大走廊作为高能级产业智造平台,正成为创新转化地和承载地。

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两廊联动,将有力助推杭州产业迈向新跨越。

企业是创新主体,也是产业发展的支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专精特新企业,正是补链强链、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杭州出台新政,提出打造专精特新名城,目标到2025年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00家。

从培育梯度到创新鼓励再到要素保障,杭州持续加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截至目前,杭州已累计培育专国家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1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13家、省隐形冠军企业6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杭州还扎实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2023年,全市整治销号高耗低效企业1021家,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29万亩,腾出用能18.27万吨标准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获“浙江制造天工鼎”。


企业案例

科百特:攀向金字塔尖

位于杭州萧山区河上镇的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厂区外,一辆辆满载的小车忙碌穿行。

如果你使用的手机具有防水功能,那么发挥作用的透声膜和透气膜,极有可能就产自这里——科百特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透声膜和透气膜产品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而且,放在全球看,能做到的企业也是少数。

从最常见的净水器过滤膜到医药、芯片行业使用的高性能微孔膜滤芯产品,科百特能生产1000多种、20000多个不同规格的过滤产品。

在放大镜下看,一张过滤膜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形状各异。小小的一张过滤膜,为什么研发、生产如此难?

“就拿透声膜和透气膜为例,功能上既要防水防尘又要透气透声。在膜片防水性要达到一定等级的同时,各种音频透过膜片的能量损失又要极小,这就是技术难点。”科百特副总裁解红艳介绍。

通过膜过滤技术创新,科百特攻坚“卡脖子”难题,打破了我国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高性能微孔膜滤芯产品,主要应用于微电子、生物制药等先进制造领域。在生物制药领域,科百特的系列产品稳坐国内第一的位置,除菌过滤、除病毒过滤等产品性能可以满足国产替代进口。

如今,科百特拥有从过滤系统设计到过滤验证测试分析的完整过滤分离产业链。2021年,该企业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科百特180个车间里,产线全部处于满负荷运行。从河上镇出发,这些杭州制造的过滤产品将运往全国各地,也向全球更远的地方进发。


专家说

创新驱动 走数实融合发展道路

刘兵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2023年,杭州用最硬核的方式,表达了续写“亚运辉煌”的决心和实力。

工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2023年,杭州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制造业投资增长30%,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约24%。在这些直接看得到的贡献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杭州的服务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

事实上,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代表一个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控制力的关键环节。中国制造业要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必须要靠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杭州无疑是全省高地、区域中心,全省主要的数字经济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电商资源等都集中在杭州。

如今,杭州已经不再讨论要不要发展制造业的问题,而是聚焦于如何发展制造业的问题。杭州要发展的制造业,肯定不是依赖土地要素的摊大饼式制造业。杭州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是创新驱动下的数实融合发展道路,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拓展一批可商业化的应用场景,集聚一批优质的创新和产业资源,率先布局若干市场潜力巨大、天花板很高的新领域新赛道。

当前,杭州正在全力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这套方案可以概括为“聚链成圈”。“链”是“产业链”,代表了杭州制造业的竞争赛道;“圈”是“生态圈”,代表了杭州发展制造业的路径与模式,就是与城市充分互动、与创新资源充分互动、与数字经济充分互动、与服务业发展充分互动。这条道路,既符合杭州的基本特征也符合杭州的城市定位,我觉得非常正确、科学。

站在2万亿的起点全新起跑,杭州要写好数实融合的文章。杭州要继续发挥头雁作用,激发数字技术的变革性力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赋能。在“以数嵌实”推动实体产业扩面提质以及“以实促数”加快数字经济提能增效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双向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主动布局新赛道。一方面,把握新发展格局需求和融合潜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数字医疗设备、空天地海装备等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多领域交叉型产业等新赛道培育,鼓励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虚拟数字人等领域的智能化产品和应用场景,打造融合型产业新增长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