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在徽州区西溪南镇琶村村,华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迎来了生菜春种关键期,田间地头悄然染上春日的鲜活气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种画卷徐徐展开。
2月28日,记者在种植基地看到,地灌后的田地湿润而松软,黑色地膜整齐地覆盖在田垄上,20余名村民忙碌地穿梭在绿意盎然的田垄间,手持农具,熟练地在地膜上打孔,然后将一株株翠绿的生菜苗小心翼翼地移栽至孔中,用手轻轻压实周围的土壤,确保幼苗能够稳固地“扎根”。“以前这些地零零散散的,打理起来费劲,收成也没个准。现在土地连成片,种植方便,管理方便,收成也好。”该基地工作人员汪再利乐呵呵地说。
琶村村位于西溪南镇西部,现有人口1580人,全村可耕地面积约1680亩,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因位于山区丘陵地带,该村“零碎田”“巴掌田”多,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2020年,琶村村以整治耕地抛荒弃耕为契机,探索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在不改变农户承包权基础上,以农民充分自愿为前提,与27户农户签订了为期8年的土地流转协议,流转面积近40亩。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置换田块,将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把“边角田”变成“希望田”,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大田’可以吸引更多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不仅能为村民带来租金收入,也减少了小规模种植的成本。”据琶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长勇介绍,2022年,华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该村签订租赁合同,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租赁合并后的“大田”,租金大部分支付给农户,还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真正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前,我家的田主要种些水稻和蔬菜供自家食用,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现在通过流转的方式,每年只要按时收租金就可以了。”正在田间忙碌的叶建新,是27户参与“小田变大田”改革的农户之一。如今,她不仅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里,还在华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谋得一份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下,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我们和餐饮供应商签订了订单式供应合同,每年仅种植两季生菜,收入就可以达到60万元。”华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飞飞告诉记者,今年5月,这批种下的生菜苗将迎来收获季,接下来公司将种植水稻,实行“稻菜轮种”,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