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记者 晨曦 曹德军 赵勇进 袁晓婕)2月19日,甲辰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从位于南阳镇的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传来好消息,园区已正式交付,汇月星聚合物锂电池研发制造、索科洁净设备等企业即将入驻。
1月中旬,市委书记吴新明在参加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启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启东是南通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要对标苏南找标杆,着眼上海大都市圈找方位,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同时,他也抛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启东要争第几?”“对标苏南,跟谁来比?”
启东市委、市政府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明确发展目标——“七虎竞南通 启东争头筹”“瞄准吴江、追赶太仓”。各板块、部门迅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项目、优环境、促发展上来,把坐不住、等不得的状态化为积极行动。 2月1日,启东市四套班子领导与区镇党政以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围坐一堂,召开“七虎竞南通 启东争头筹”座谈会。这场开至深夜的座谈会,主题紧紧围绕一个“竞”字——贯彻南通市委要求,要激扬“竞”的状态,释放“竞”的干劲,拿出“竞”的硬招。冬末春初,看不见的思想激荡催人奋进。
对标太仓,引领梦想
刚刚过去的2023年,启东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7亿元,增长6.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1.7%。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21位,较上年前进2位。
而太仓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该市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2022年太仓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653.57亿元,也就是说,太仓市2023年的GDP至少是1717亿元。
“学赶太仓”,启东的底气是什么?
“今天的启东,适逢战略叠加之‘天时’,占据江海交汇之‘地利’,具备众志成城之‘人和’,我们有信心真正把跨江向海的先发优势转化成优江拓海的崛起态势。”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激情澎湃。
启东,滨江临海、紧靠上海。当前,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南通正在全力谋划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北沿江高铁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八龙过江”格局加速形成,启东无疑迎来了发展的“最佳风口”。加上这些年来启东的发展“家底”——江海岸线的承载效应、吕四大港开发的支撑效应、项目常抓不懈的累积效应、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等加速释放,赋予了未来发展的极大潜能。
几大重点经济板块正不断提升园区经济产出率和贡献度。启东经济开发区以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为抓手,放大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聚焦临港产业体系建设和港口能级提升,打造“江苏向海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启东高新区持续在功能提升、企业培育、强链补链上攻坚突破;海工园加快“腾笼换凤”,奋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发展前沿阵地。生命健康产业园、生命健康科技园、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等目标清晰、发展稳健。
大势已至,以“竞”为进
如今的长三角,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县(市、区)板块如果不能创新突破、攀高争先,就只能坐看别人出彩。
启东在南通“七虎十强”的竞争中、在“学赶太仓”的角逐中如何拼搏“出圈”?
春节前,东疆大地上热气蒸腾:启东经济开发区的光来精密电子零部件及系统组装制造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启东市高新区的南通金钟汽车零件有限公司项目桩基工程全速推进;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2+2”集装箱码头上,忙碌景象透着勃勃生机;海工船舶工业园内各大船舶海工企业开足马力,部分企业的订单已排至十年后……
其实,在城市、交通、产业、生态、人才等方面全面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早已成为启东人的发展共识。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启东也已成为长江以北与上海和苏南联系最紧密、产业创新融合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坐拥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启东充分发挥上海北翼“首站”优势,牢牢扛住跨江融合“首为”担当。去年9月17日,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签约落户,双方将围绕生物医学相关专业领域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助力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发展;12月初,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投入使用,目前已有上海悠宠生物科技公司等6家企业入驻。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首开区竣工交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签约落户、中小城市研究院长三角研究所挂牌成立、获评“苏商投资首选城市”,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8位。
今年,启东将更高质量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深化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行动,加快推进交通畅联、科创互动、平台共建等六大工程,深化医疗合作、教育交流、环境共治、文旅互动,实现开放“同圈”、产业“同链”、生活“同城”。深化与上海、苏南资源整合、平台对接、项目合作,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打造上海、苏南向北辐射的首选城市。
乘势而上,敢为善为
靠江靠海,靠上海,更要靠的是自己!
思想先行,行动跟进。1月26日,一个由启东市委副书记率队的学习考察团先行赶赴太仓,学习对方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科技创新、港口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眼下,“知不足”的清醒、“不知足”的劲头已经成为启东各级各部门争政策、争要素、争项目、争试点的干劲。
“选择启东,来对了!”走进江苏卫华海洋重工生产车间,工人正开足马力生产,确保造船龙门吊、料斗等海外订单顺利交付,负责人秦伟伟深有感触地说,是启东当地的营商环境和干事精神与企业共同创造了“卫华速度”。卫华是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东港池首个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从长满一人多高野草的荒滩,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卫华只用了一年多时间。
“海工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来询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在总投资5亿元的中远内业车间扩建项目现场,负责人刘志兵说。今年以来,海工园一手抓项目,一手抓招商,相关负责人几乎把现场和园区当作办公室,不仅高效推进一批优质项目开工,也在盘活低效用地上积极开拓,为吸引央企、国企和高端海工研发制造类企业腾挪发展空间。
2023年,启东市项目建设量质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500亿级项目华峰新材料基地成功落户,百亿级卫华重工项目成功投产,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3个,实现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273亿元,临港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占比达84.6%。
要向“下一个千亿”发力前行,就要因时因势优化工作思路。新年之初,一场变革已在启东拉开帷幕。
启东市有着较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不仅拥有拜耳医药、药明康德等6家主板上市企业,也聚集了优创生物、中科拜耳等近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初步形成了制剂生产、生物医药研发、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三大板块,涵盖了化学制剂、医药中间体、中成药等80多个品种。启东经济开发区拥有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与其紧邻的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则是江苏省内距离上海张江药谷最近的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把资源配置到更加有效的发展路径上去,变竞争为协同,增强地区发展活力。1月5日,启东经济开发区召开省级经济开发区区域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会议,生命健康科技园全面融入开发区的统筹管理,由江苏锦汇集团负责开发和招商,构建“开发区+功能园区+国有企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模式,创造“1+1+1>3”的融合效应。
日出江海,梦启东方。如今的大江与大海,早已从发展天堑化为资源禀赋。
今年,启东将大力实施开放水平、产业能级、科创活力、宜居品质、生态颜值、幸福指数等六大攀高行动,汇聚起全力奔跑、同心逐梦的“启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