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第三届夏文化学术大会在大禹陵景区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研究分会会长朱乃诚在会上作《再论绍兴九板桥玉圭》的学术报告,认为绍兴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玉器直内玉戈、平头玉圭就是夏王朝真实存在的物证。
当天,来自全国的夏文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聚焦“夏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讨论交流夏文化遗存、古越国文化、大禹文化与中华文明、绍兴缘何为大禹文化南方传播中心等议题,展示了夏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界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思路。
“绍兴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玉器直内玉戈、平头玉圭,也被称为绍兴九板桥玉戈、玉圭,是2009年从柯桥区漓渚镇九板桥村村民手中收得。据了解,两者并不是同时同地发现。”朱乃诚已连续三年参加夏文化学术大会,多年来,他一直在致力揭开夏王朝的千古之谜,对各地出土及博物馆馆藏的玉戈、玉圭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
几年前,在绍兴博物馆看到九板桥玉戈、玉圭后,朱乃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串”起了他多年来对商代玉圭的相关研究。此后,他曾多次去绍兴博物馆研究实物。
朱乃诚提出,绍兴博物馆这两件玉戈、玉圭,应该是夏王朝时制作、使用的,而且它们还是目前发现的夏王朝年代最早的玉戈与玉圭。
朱乃诚表示,玉戈、玉圭都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使用的,玉戈一般是武士、将士等使用,玉圭在商周时期的使用与王室成员及公、侯等贵族身份有关。“绍兴博物馆里的直内玉戈、平头玉圭与我多年研究的商代玉戈、玉圭完全不同,可以看得出后者的工艺更为精美,因此可以大胆推断,这两件玉器的年代在商之前。”他说。
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按照司马迁的记述,夏后帝少康之时有一批夏人从中原来到越国之地,开拓越国,这批夏人就是“禹之苗裔”。然而,司马迁记述的这一段“禹之苗裔”开发古越国的历史,长期以来得不到证据予以证实。
朱乃诚说,由于长期以来对司马迁的说法无据考证,所以一些研究者将之作为传说故事。九板桥玉戈与玉圭的发现,证实了司马迁的说法确实是有史实背景依据的。这一发现虽然仅是目前所了解到的极其有限的分布在古越国核心区域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但是,它丰富了夏文化遗存,开拓了探索夏王朝与古越国的研究视野,说明古越国确实与夏王朝、夏文化有关,直内玉戈、平头玉圭“织”起了历史的经纬,可以说找到了一把探索夏王朝的钥匙。
“可以说,直内玉戈、平头玉圭这两件玉器就是夏王朝存在的物证。”朱乃诚说,结合多年古代王朝玉器研究,他与绍兴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大禹研究院院长张军共同撰写了《再论绍兴九板桥玉圭》一文。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这一新发现揭示在古越国区域可能存在着一批较为丰富的夏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