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鱼翔浅底,江豚逐浪——美丽长江池州段水清岸绿产业优

 ■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摘登


池州滨江公园(资料图)。 记者 吴骏 摄   立秋时节,大美长江,风景如画。
  “看,是江豚!”日前,安徽金九华国际旅游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兆琴在池州九华山旅游码头巡护时,看到数只江豚露出水面跳跃嬉戏。
  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它的频频露面,传递出令人欣喜的信息:长江水质日趋向好!
  八百里皖江五分之二流经池州,守护长江母亲河,既是池州的历史责任,也是绿色发展的时代旋律。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有序推动自然保护地修复优化,全力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建设,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综合整治护碧水 鱼翔浅底入画来
  船头推开波浪,江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8月15日,陈文学像往常一样,驾驶一艘巡护船从长江贵池乌沙段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巡江执法工作。今年54岁的陈文学曾经是“捕鱼人”,2020年退捕上岸后受聘于贵池区农业农村局,转变为“护鱼人”。
  巡护一趟要三个小时,烈日下的陈文学虽已汗流浃背,却不以为意,紧盯着江中和岸上的情况。
  “水更清,景更美,鱼也更多了!”提及近年来长江的喜人变化,陈文学笑逐颜开,“多年不见的江豚也回来了,看到它们在江中戏水觅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渔期。而我市早在2019年底就提前开始禁捕退捕工作,实现了700余艘建档立卡退捕渔船全部回收,2500多名渔民“洗脚”上岸开启新生活。与此同时,我市开展制度化、常态化水域监测和巡查,积极落实渔业增殖放流等措施,全面开启长江“休养生息”模式。
  近年来,我市的渔业资源恢复趋势向好,禁渔效果初步显现。据初步统计,目前长江池州段江豚数量为200余头,已经成为池州的“生态名片”。
  在“护鱼人”守护长江生态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智慧监管体系,护航一江碧水。
  8月16日,在池州市入河排污口可视化管控平台大屏前,工作人员点开东至县尧渡河入江闸口,清晰地看到排污口氨氮、溶解氧等数据。在这里,实现了池州境内入河排污口情况“一屏掌握”。
  “我们完成5632个长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整治销号后,通过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更实时地去溯源、识别、预防和整治消化问题,整体提升了管控信息化水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吴建华介绍,可视化管控平台结合智能识别及人工研判,将环境问题即时推送到执法人员手中。截至目前,平台已交办事项114件,均已办结。
  作为全省首个全流域入河口排污数字平台,为长江排污口常态化监管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目前,长江池州段水质全线达到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11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沿江岸线换新景 生态廊道绿意浓
  傍晚时分,池州滨江公园人流如织,市民或在跑道上锻炼,或在游乐场嬉戏,或沉浸于江边美景……
  “以前这里废旧工厂林立,环境脏乱、杂草丛生,也没有路,只能从老远的地方眺望江面。现在这里建了滨江公园,晚上还有灯光秀,我经常带孩子来吹吹江风,亲近自然!”来此散步的市民谭善文感慨道。
  岸线是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拥有长江岸线162公里,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区域。
  池州滨江公园地处原507码头片区,曾经,这里砂场、养猪场及各类违章建筑扎堆。前些年,我市出台《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实施方案》,要求把池州长江岸线和滨江区域,打造成生态修复样板区,塑造现代化滨江城市风貌。按照统一部署,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对507码头区域内砂场、养猪场、各类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关闭,并对沿江6家企业以及开发区沿线部分房屋实施征收搬迁,彻底解决污染源头。与此同时,码头区域生态复绿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经过环境整治、生态复绿,2022年,507码头片区蝶变为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市民公园。
  8月15日,记者站在东至县东流镇长江岸边,只见江水如练,船只穿梭。岸上,蜿蜒的步道向着远方延伸,道路两边的垂柳随风摇曳……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尽情享受如诗如画的美景。得益于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这里杂乱不堪的景象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画卷。
  据介绍,近年来,东流镇通过完成长江岸线造林1000余亩、复绿100多亩,实施学湖公园绿化提升工程75亩等行动,持续绿化美化长江岸线,改善长江生态环境。
  一泓碧水映苍穹,两岸葱茏入画来。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长江(池州段)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水清岸绿最美绿色生态廊道,为“守护一江碧水”筑牢绿色屏障。去年,我市以打造长江(池州段)最美生态廊道为主攻方向,全年完成营林造林41.23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如今,行走在沿江大堤上,郁郁葱葱的林海已经成为巍巍长江的坚实屏障,“见江即见绿”已成为长江池州段的真实写照。
  追新逐绿产业优 一江碧水向东流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风光背后,新动能新优势也在不断释放。
  走进位于东至经开区的池州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见公司环境干净整洁,企业生产欣欣向荣。作为一家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市场份额占比超四成。
  该公司先后投入8000万元,与浙江一家从事污水处理的专业公司合作,历时两年,研发了企业所需的六氟磷酸锂污水处理技术。“污水经预处理后,一部分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一部分实现中水回用,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节约了资源。”公司负责人安星辰说,通过转型升级,该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安徽省绿色工厂名单。
  在破解“化工围江”的过程中,我市聚焦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源头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在位于池州经开区的安徽华迅科技有限公司无尘净化车间,只见一颗颗存储晶圆进入自动化设备,经过划片、固晶、焊线、模压、分选测试等高精密制造流程,最终产出NAND颗粒芯片。
  “公司通过平台化赋能新一代高精密度存储产品,封装工艺等级已达前端水平。”该公司董事长刘武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与台电存储、蓝海魅影等业内“巨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订单已经填满全年产能,预计年产值2亿多元。
  华迅科技年产6亿套高可靠性存储器生产项目是我市半导体产业重点延链补链项目,将为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培育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健康医疗养老、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创意等九大新兴产业,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上半年,全市产业向“新”向“优”转型态势明显。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45.1%,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单位增 加值 能耗同 比下降1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
  大江奔涌,不舍昼夜。长江大保护,池州一直在路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卫中表示,池州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全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从生态大市向生态强市转化,不断提高长江(池州段)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