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贤钛工作照。(资料图片)
台传媒记者沈海珠
眼下,在三门县滨海科技城,浙江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尔格科技”)新厂区建设如火如荼。
当问及企业名称的由来时,董事长黎贤钛笑着说:“尔格(ERG),是能量最小单位。公司建立初,我就想做‘小专精’企业,所以以‘尔格’两字命名。”
从最初生产冷却器系统用油泵组件的三门小企业,到如今发展成为在国家重器中具有进口替代实力,可以生产全套核心部件的冷却系统解决方案制造供应商,在黎贤钛的带领下,尔格科技的发展一路稳扎稳打,每一步都瞄准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要在国之重器中实现进口替代”
1988年,从浙江大学毕业的黎贤钛,被分配到国企单位——三门变压器厂。那时,初入职场的他,便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台全密封变压器——S9变压器。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黎贤钛迅速在工作中崭露头角,被提拔为质量技术主管。
“当时,世界上的大型冷却器系统制造,主要由德国、日本等国家掌控,我国许多国之重器制造,常常被‘卡脖子’。我在质检科工作时,发现有些产品我们能生产,但国内没有厂家愿意做,因为‘大企业做不好,小企业做不了’。”黎贤钛说。
原来,冷却器系统大多属于非标产品,由于产品品种多、产值低,企业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花长时间去研发,大企业不愿做投入大产出小的项目;而冷却系统关乎装备使用寿命,涉及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要有技术专家团队研制,需要大量测试数据和检测装备,入行门槛高,小企业根本做不了。
谈起当初选择冷却装备制造行业的初衷,黎贤钛如此说:“冷却装备应用市场非常广阔,我们要在国之重器中实现进口替代!”
1994年,黎贤钛辞职下海经商,创立浙江尔格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三门县机动车附件厂,租赁三门县溪头杨祠堂。当时员工仅6人,他亲自参与研制到销售、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时,国内大型变压器冷却系统的油泵可靠性、渗漏和效率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瞅准这一商机,黎贤钛在沈阳变压器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的助力下,潜心科研攻关。1996年2月,第一台精铸型变压器油泵在黎贤钛手中诞生。经检测,该产品效率比日本的产品高30%,比德国的产品高20%左右,经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属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并应用于盐锅峡水电站运行至今无故障。
1996年10月,黎贤钛把工厂改名为三门尔格科技有限公司,并注册“尔格”商标,拥有了自己的厂房。
从此,尔格科技在冷却系统关键装备制造进口替代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
2003年,研发电力机车用变压器油泵,结束了电力机车用变压器油泵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2008年,变压器冷却系统应用于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
2009年,尔格产品实现高铁领域配套;
……
“在细分领域做不可替代的独角兽企业”
2015年5月,对于黎贤钛和尔格科技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尔格”在资本市场亮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新三板潜力股50强,这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资金支持和资源优势。
“质量是我们的尊严”“创新改变生活 质量赢得未来”……走在尔格科技的厂区,随处可见与“质量”“创新”相关的标语。
“装备使用寿命与温度有关,温度每上升6摄氏度,寿命要降一半。冷却系统的好坏,影响着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黎贤钛说,“冷却系统一旦安装,在要求使用寿命范围内不可维修、不可更换。由于产品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和唯一性,容不得我们在品质上有丝毫的差错,也迫使我们加大科技投入。”
近十年来,尔格科技每年的研发费用占企业营收的6%以上。深耕专业,才能立足行业顶尖——
6BP1.80-5/1.5V油泵,应用于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是我国唯一替代进口产品;
2BY1.55-20/5B油泵,应用于世界最快——时速500公里的高铁上,为全球首创;
6BP1.135-7/4V油泵,应用于输变电特超电压上(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000KV),为全球首创;
……
然而,企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进军特高压和铁路行业等新的应用领域,尔格科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在符合使用场景及重量、体积限制条件下,满足性能要求,并保证产品使用寿命要长达30年,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数字建模、设计仿真和试验。经过不断创新、迭代,最终才研制出优质的产品。”黎贤钛告诉记者,除了研发难题外,产品一旦在试用阶段出现问题,如果无法解决,一切都将推翻重来,导致研发周期延长。研发一款新产品到运用,最快也要3年时间,最后还可能一无所获,错失机会。
“让尔格科技在细分领域成为一家不可替代的独角兽企业。”这是黎贤钛办企的终极愿景。为此,黎贤钛提出“坚持自我创新,不怕仿造”这一理念,建立工匠学院和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对接项目,进行研究实现技术的创新突破。同时,利用工匠学院为员工提供专业素质和技术技能的提升机会,专业培养技能大师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理论结合实践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商界,管理型企业家比比皆是,科技型企业家也不少,但既懂管理又搞科研,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可谓凤毛麟角,而黎贤钛就是这类复合型的企业家。
工学硕士、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黎贤钛的专业跨越极大,但每一个身份,都与尔格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作为变压器设计师,黎贤钛自己就是一位冷却装备设计制造专家,在忙碌的创业过程中,他没有忘记对学术的热爱。为兼顾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黎贤钛每天工作十余小时,利用出差途中和闲暇时间读书,数十年如一日,阅读书籍数千余册。
如果说工学是黎贤钛热爱的事业,管理学则是他事业的“指路明灯”。
创业初期,理工科出身的黎贤钛擅长搞科研,管理方面是短板。1998年开始,黎贤钛利用空余时间,到中国人民大学读MBA。此后几年,他又到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充电”,这些学习经历,不但拓宽了他的视野,也彻底改变了他的思维模式。
黎贤钛认为,企业寿命长短取决于管理者的认知水平。“1年—2年靠胆识,2年—7年靠市场,7年—15年靠管理,15年—30年靠文化,30年—60年靠哲学,60年以后靠与时俱进的生态链。目前,我们正处于靠哲学治理企业的阶段,希望以后能实现百年基业常青。”
“在企业管理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我通过学术研究去探索解决方案,再把研究成果应用回企业实践,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黎贤钛向记者分享,“我始终坚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术研究是我对行业的一种思考和探索,通过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也希望能为行业进步作出一点贡献。”
一直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尔格科技,未来将如何布局?答案就写在一张挂在企业展厅的产品定位图上:未来几年,尔格科技将继续深耕细分市场,聚焦主业裂变发展,不断拓展产业新版图,奋力实现动车高铁油泵销售占比全球第一、特高压输变电变压器冷却器国际品牌等一系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