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干”字当头,甘当百姓“贴心人”

“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首要是‘干’字当头,有责任担当精神,还要有一颗甘当百姓‘贴心人’的心。”提及自己坚守乡村14年,钱国生感慨地说。

“80后”的钱国生现担任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2020年任职以来,钱国生带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心用情为汪桥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汪桥村已逐渐蜕变为环境美、活力足、百姓富的美丽乡村。钱国生先后获得省“皖美村支书”、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奖先进个人、2024年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3月27日上午,在汪桥村菌粮轮作循环农业创新试点园平菇大棚里,码垛整齐的菌包上,一朵朵如“小伞”般的平菇正铆足劲生长,3名村民正在采摘平菇。“这是我们村集体去年10月份刚投产的蘑菇产业园,现在已进入第4岔采摘了,7个大棚每岔都能收获上万斤平菇。去年到目前毛收入10万元左右。”钱国生介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作为汪桥村党总支书记,钱国生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发展富民产业。

2022年,汪桥村大力开展“双招双引”,钱国生和驻村干部远赴砀山、山东、河南现场考察,谋划建设食用菌菌粮轮作、菌菜轮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进食用菌种植专业公司入户汪桥村,一期投资300万元、占地40亩的食用菌基地已经投产,成为2022年合肥市首个村级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招商签约项目。2023年村集体搭上顺风车,争取选派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了15个蘑菇大棚。2024年通过衔接资金帮扶,建设一座600平方米菌棒加工制作厂房,进一步完善食用菌生产链,着力打造汪桥绿色食用菌产业品牌形象,为集体经济发展探寻新赛道。

汪桥村农特产品品种丰富,如何拓宽销售渠道,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钱国生立足销售资源,通过“加工增值+创新渠道”双轮驱动,打造农特产品全链条销售新模式。深加工本村生产的瓜蒌籽,增加产品附加值;探索拓宽合作社经营范围,开发稻虾米、瓜蒌籽等农副产品;开展电商平台销售,争取选派单位工会系统定点采购、消费帮扶,多渠道增加收入。2024年,汪桥村集体经济农特产品年销售收入超60万元,而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成为巢湖市首批经济强村。

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核心,钱国生以实际行动带领村“两委”高标准建设汪桥集、六甲王等两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完成除中心村外的所有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自然村内村外面貌实现了大幅提升。钱国生还积极争取选派单位捐款100万元,对未进行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的自然村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

民主议事既是规定,更是需要。党员议事、村民议事,更能够将政策、事务传达到每家每户,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配合,工作才会更加容易落实。在汪桥村六甲王自然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之初,钱国生主持召开了2次全体村民会议,把政策讲透,把规定明确,为后期的顺利实施打下了群众基础。150座旱厕拆除,无一阻拦,改厕全部进院入户。

乡村振兴发展中离不开法治的保障。钱国生在征求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在村民集中的广场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建设3000余平方米的法治宣传广场,一句句法律名言警句、一幅幅触人心扉的警示漫画、一段段法治小故事,时时刻刻警醒着干部群众。汪桥村也入选合肥市第二批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钱国生始终坚信,广阔基层,大有可为,今后将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亮点品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强“红色引擎”,切实推动将汪桥村党总支的凝聚力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黄庆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