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安徽为什么能进位争先?

  5月16日下午,北京西长安街,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进入“安徽时间”。

  发布会上,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围绕“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主题,介绍了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过去十年,是安徽跨越发展的十年!”王清宪介绍道,安徽经济总量从1.9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连跨三个万亿级台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规上工业营收从3.3万亿元增加到5.1万亿元,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

  寥寥数语,概括了安徽发展的亮丽成绩单,简言之,质提量增,进位争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为安徽发展把脉定向、把舵领航,赋予安徽打造“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在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安徽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

  安徽上来了!如今的安徽当作如是观。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凭什么?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不了解安徽的人可能不以为然,安徽有什么科技优势?

  底气,来自于实力。

  在科技创新上,安徽家底颇厚。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首个国家实验室,合肥是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目前建成、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有13个之多,集聚了大量科学家和高端人才,在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创新驱动,带来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近年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迅猛发展。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在安徽生产。

  新兴产业的崛起,源于安徽数十年如一日地加大科技投入。全省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2.56%、居全国第7位。目前全省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去年一年就增加4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万多家,去年增加9600多家。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安徽打造“三地一区”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安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激活科技创新要素,激发科学家和各类人才的创造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协同创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的创新生态。

  “科大硅谷”就是这样一个大场景、试验田,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就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摇篮。成立以来,已经落地创新型企业1391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只,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

  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

  过去提到安徽,很多人会想起“农业大省”“务工大省”,如今安徽已跻身新兴的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

  2023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规上工业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四成。要体量有体量,要成色有成色。

  数据最有说服力!

  汽车、装备制造两个产业均已超万亿元,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个产业均超5000亿元。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去年产量达到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汽车出口114.7万辆,我国差不多每出口4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安徽制造。

  近年来,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变革中,安徽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集群式发展,是安徽的主要打法。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培育产业森林。比如,以奇瑞、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4000多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470多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坚持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市场化专业化推进“双招双引”。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加入新兴产业推进组,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用好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等模式,通过市场力量发现产业资源。同时,与国际商协会、双边基金等合作,推动安徽优势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安徽还持续开展“双倍增”行动,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在202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去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

  市场投下了信任票

  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净流入的省份。

  两个指标见证安徽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到今年3月份,全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6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连续16个月保持14%以上的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三角和中西部“两个扇面”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集中了全国约35%的人口和40%的消费市场。

  高铁里程长三角第一,江淮运河沟通南北……近年来安徽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的显著改善,极大提升了安徽的经济地理价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发展的最大势能。近年来,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向沪苏浙学习。近3年,对标沪苏浙,安徽推出了大大小小的改革800多项,有力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改善了营商环境。同时,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2023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实际到位资金六成以上来自沪苏浙。安徽的优质企业也不断融入到沪苏浙产业链,国产大飞机C919就使用了安徽陶铝新材料。

  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越来越多市场的认可。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安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2家落户安徽,外资企业近5000家。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增势良好,一季度增长7.6%。

  去年大众集团将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安徽后,今年4月份又追加投资25亿欧元;美国康宁把安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多的生产基地之一。外资企业用真金白银对安徽投下了信任票,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