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员谭玉娇实现残奥会“三连冠”
2024杭州市“春风行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高科技辅具体验
杨绫子学校中高职一体化班级
2024杭州市特殊艺术展演启动仪式
无障碍环境建设助力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
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为“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近日,一场场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活动在杭城各地“开花”,生动展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风采,持续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杭州市残联发布《杭州市高质量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第四年。该计划以“八大共富行动”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杭州将通过实施残疾人特殊教育、就业增收、康复服务、托养照护、社会保障、文体法治、数智助残、社会协同“八大共富行动”,实现城乡均衡的残疾人基本保障、优质共享的残疾人公共服务,呈现残疾人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的新气象和新局面。
四年来,助残共富之于杭州,是一连串的政策保障、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教育就业的全面提升及全方位的生活变革。
畅通“改变命运、谋求发展”的通道
“全段融合”的优质教育深入推进
教育作为残疾人就业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通道,能够让残疾人获得更强的发展能力。
在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内,一个特殊的教室异常安静——10个学生面对电脑一字排开,教室异常安静,只有鼠标的点击声响个不停。认真、耐心和擅长重复,这是一部分孤独症孩子的天赋。抓住“星星的孩子”的光亮,造就了孤独症实验班“数据标注课”这门很潮的课程。高一、高二10名孤独症学生成为首批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毕业后他们或将有能力进入相关公司,独立就业,成为文员甚至是数据标注员。
此外,杨绫子学校还在今年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合作办了一个中高职一体化班。学生在杨绫子学校修完3年高中学业,经综合测评合格后,升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中西面点工艺专业学习2年,毕业拿大专文凭。
“他们有一定的认知、学习能力,只要给足针对性的职业训练,在社会上立足的可能性很大。”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说,“这个班级让孤独症学生及其家长看到了更多升学机会。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用优异的表现提升社会对孤独症青少年的理解。”
在杭州,这样致力于残疾人接受更好教育的事例并不少见。
今年,杭州市特殊儿童医康教融合联盟正式成立,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集医疗、康复、教育于一体的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服务。同时,杭州持续推进《杭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继续深入实施“助学筑梦”工程,做好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圆莘莘学子大学梦项目”信息申报工作,有效落实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补贴政策,年补助达1万人次;优化送教上门机制,推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段入学率稳定在99.5%。
建立一套“政策+培训+项目”长效机制
“实现价值”的就业创业渠道愈加多元
明年6月就要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的小张,早早就来到了2024杭州市就业援助暨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的现场,这是属于像她一样的残疾人大学生特别的秋招活动。
“希望找到一份依靠我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胜任的工作。”为了这个愿望,小张一直努力着——填报自己喜欢的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学好专业课、通过实习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并用专业知识分析自己的账号数据,再到现在的岗位应聘……
“校招会有更多专业对口的岗位,但这样的专场招聘,企业也做好了招聘残疾人大学生的准备,就会更关注我的专业水平。”小张坐着轮椅,穿梭在现场各个单位招聘摊位与招聘负责人详谈,寻求自己心仪的岗位,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改善残疾人生活、帮助残疾人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今年,杭州市全面落实22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确保全市残疾人就业达到4.7万人以上,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8场,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实施25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完成培训2693人次;有培训、就业诉求的181名残疾人和129名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实现100%就业、100%接受培训。
这些培训项目,让不少残疾人触及人生的多种可能。每周二和每周四,在萧山区瓜沥镇灵里俏·共富工坊内,“小包老师”准时开课。“小包老师”是该镇残疾人之家庇护员包琳琳。从一开始闷在家里不敢出门,到勇敢走进残疾人之家、接受培训学习藤编,如今更成长为一名共富工坊的指导老师,带出了数十位学生,包琳琳迎来了新的发展。
近年来,杭州以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今年,市残联还与国际劳工组织开展融合就业主题活动,发布全球首个残障群体融合就业通用标准和首批潮未来融合就业项目,并创新成立“潮未来”融合就业联盟,星巴克、阿里巴巴等38家联盟成员单位率先示范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家庭”五位一体的融合就业支持系统。未来,杭州将有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过上更好更有价值感的生活。
构建一站式、一体化助残服务场景
全生命周期助残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去年9月,从筹建、开工到建成,历时四年,备受瞩目的杭州市康复医院(杭州市特殊康复中心)揭开新“盖头”,“盛装”启用。这也是杭州市属首家公立康复医疗机构。今年7月,上城区彭埠街道邻嘉康养护理院在全市率先完成规范提升并通过验收,正式挂牌成为杭州市首家五星级残疾人托养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涵盖医疗、护理、康复、慢病管理、生活照护、健康咨询、心理支持等在内的“康养医护”一站式服务。
今年,杭州率全省之先制定残疾人托养机构星级评定标准,规范8个方面67项标准,推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托养服务地方标准、运行管理经验、特色服务品牌等工作成果和模式在全市域辐射推广;全市规范建设和提升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57家,共建成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聪者等全部五类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基地9家。
杭州还积极整合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制定一对一居家上门服务方案和数字档案,持续打造以居家安养为基础、以社区(村)照料为依托、以机构托养为补充的医康养一体化的托养照护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残疾人之家达216家,庇护照料残疾人达4852人。
线下,杭州精准康养提升质效、托养照护优享提质,为残疾人更新全方位的康养、托养体验;线上,杭州数智助残的成效也贯穿了残疾人全生命周期。
杭州持续升级完善“辅具智配”“助残E站”“任务中心”等核心应用场景,创新打造助残E站语音端,实现全业务领域数智助残服务事项闭环管理中服务评价、回访、监督的数字化。今年以来“助残E站”办件量已达22万余件,较去年递增200%。
同时,作为“数智助残先行市”,杭州科技助残成果借亚残运会之窗,被全亚洲人民所看到——一台步伐铿锵有力、播报清晰响亮的智能导盲犬指引着盲人火炬手蔡琼卉进行火炬传递;7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的火炬手叶金燕,在一条拥有深空灰色涂装的智能仿生腿的助力下,完成了火炬接力;运动员徐佳玲戴上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去年,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的高科技辅具成为万众焦点。
余杭区高科技辅具体验展示中心内,还有更多科技助残的成果。这里汇聚了包括强脑科技、程天科技在内的余杭区10余家高科技辅具企业的最新高科技助残产品,汇聚硬核科技背后的“柔软心愿”,汇聚了杭州对残疾人的点滴关怀,诠释了“科技改变生活,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理念。
今年,聚焦“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市残联携手多个部门、近二十家高科技辅具企业开展科技助残专项行动,并将电子人工喉、头控仪、眼控仪等14种高科技辅具纳入残疾人基本型辅具目录,赋能残疾人共享社会生活。
打造全民共推、全员参与的链条
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开花
在今年的巴黎残奥会赛场上,杭州“神骑小子”李樟煜拿下中国代表团首金;举重运动员谭玉娇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更惊喜的是,她当选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成为中国首位担任该职务的运动员。
赛场上,杭州残疾人昂扬的斗志令人难忘;赛场下,积极展现自我风采的杭州残疾人也成为各类活动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无论健全还是残疾,我们都叫‘跑者’,踏上这条赛道,我们要做的就是享受杭马。”在日前的杭州马拉松中,近30名视障、听障、肢残人士和孤独症人士勇敢踏上赛道,超越自我。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每一个残疾人积极生活的事例也能够映射出杭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历程。近一年,杭州市残联积极实施亚残运成果惠残专项行动,积极配合杭州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以“无碍”促进“有爱”,助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
今年,全市63个残疾人文体服务活动阵地为残疾人提供普惠多样、就近就便的文体服务,同时杭州市青少年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锦标赛,第二届无障碍City Walk城市定向打卡挑战赛、首届“追光舞者”残疾人舞蹈大赛、首届“阳光艺术家”残疾人工美展评、夏季特殊艺术巡演等10余项市级文体活动创新形式、精彩纷呈,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文化体育赛事和活动,享受生活、融入社会。
此外,杭州各残疾人协会活动也持续活跃。市残联累计指导各残疾人协会开展群众性活动60余场,服务残疾人需求,丰富残疾人生活。
除了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协会,在杭州,还有554家助残社会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托养照护、慈善救助等专业服务。今年,市残联对10个社会组织助残服务项目进行市级立项扶持。
“星心相融”孤独症青年双向互惠式社区融合模式探索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以提升社会融合能力和就业前必备技能为目标,开展社交语言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社区服务实践及社会倡导等一系列赋能活动,挖掘心智障碍青年的主体性身份,推动其从“被服务者”“被照顾者”向社区“消费者”“志愿者”和“劳动者”等多重角色身份转变,丰富其社会属性,真正实现社区康复和就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