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今年春末夏初,杭州的乡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留在乡村,以文化为犁,深耕田野,立足乡村“文化水土”,挖掘资源筑牢“文化根”、推动“产业兴”。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文化特派员。
脚踩一双大雨靴、头顶两个小触角、金黄色的外壳、轻盈有力的翅膀,构成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动漫形象——这就是钱塘区文化特派员张国庆为前进街道创作的国风动漫IP形象“钱小勤”。
今年7月,张国庆刚被派驻到前进街道临江村,他就被临江村的晒盐历史所吸引,“临江村地处围垦,曾经有一个三代老盐场,村里也希望传承盐文化。”经过调研和深刻思考,作为围垦文化在前进街道的一个缩影,“钱小勤”应运而生,象征着围垦造田前辈及新时代钱塘人的勤勉精神。
这,也是文化特派员在前进“种”文化的一个生动实践。
张国庆的经历,或许是众多活跃在钱塘大地上文化特派员的缩影。为何文化特派员能在乡村如此“圈粉”?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们对高品质及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渴望日益增强。文化特派员的到来,恰如春雨润物,有效填补了这一文化服务的缺口,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化能让乡村焕发新的活力,让村民们的内心更加富足。”这是全国阅读推广人、鑫藏修公益书屋创始人、余杭区文化特派员金旸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余杭区文化特派员,金旸深知,要让村民真正学文化、有涵养,需要由内而外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依托文化特派员制度,金旸利用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人脉资源,帮助百丈镇溪口村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供给,带动了国家级作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50余位公益导师来到乡村,共同推广阅读文化,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同时,金旸还在鑫藏修公益书屋的基础上开设了鑫藏修青瓷艺术馆,用展示、研究、教育、体验等方式,为村民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新阵地。
“不懂老百姓需求,何以为老百姓解忧?”楼焰在文化特派员日记上这样写道,“大黄岭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老人,我们就是送幸福的文化使者,把爱带进村,带入他们心。”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地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楼焰信心满满:“努力把声音化作生动的音符,文化传承的故事,我会一直讲下去。”今年,楼焰以杭州市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派驻到萧山区楼塔镇大黄岭村,她通过走访村庄、与村民拉家常、举办活动等方式,让农村真正成为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文化家园。
半年来,杭州的193名三级文化特派员深入街道乡村,积极担当起“理论宣讲员”和“文化供给员”的角色,紧扣群众需求,在传播党的新思想进万家的同时,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多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服务走进乡村。
乡土文化是乡村深入骨髓的血脉基因,深知这一点的文化特派员们,沉下心、俯下身,深挖细研当地文化资源,助其焕发新的光彩和活力。
在临安区,驻锦南街道文化特派员邵卫华领着吴越文化宣讲团来到吴越王钱镠的出生地——市坞村,在田边的大樟树下向村民宣讲《钱王故事》《钱氏家训》,讲述《钱王背娘》《陌上花开》《〈百家姓〉与纳土归宋的渊源》等故事,传播弘扬吴越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到村民的家门口。
“之前我们做的大部分是‘送文化’的工作,接下来希望在‘创文化’上做些突破。”今年5月,浙江省博物馆开放与教育部代理副主任陈屹泛,以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临平区塘栖镇河西埭村。6个多月里,他牵头组织或参与了文博下乡、节日庆典、村K声乐指导等10场文化活动,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了乡村,也把当地文化带入省博物馆。
近日,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文化乡集内举办了一场“征程·奋进——王小川摄影主题展暨下涯风采·乡村振兴影像展”,村民们围着100余张摄影作品,津津乐道。今年6月,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张红被派驻之江村。半年来,张红一直利用自身资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积极推动摄影赋能乡村工作,围绕“烟渚之江”等摄影品牌大力发展“镜头经济”,探索之江村独特发展路径。“此次摄影主题展,我是带着硬核的‘娘家人’来了。我希望借助他的‘名人效应’,为之江村摄影产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张红说。
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截至11月,文化特派员们组建了388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通过组织和策划各种文化、文艺和民俗活动,开展了理论宣讲活动492次,组织文艺演出、惠民服务等1624次,让文化成果能够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载文化而驰,驭新风前行。文化特派员用文化的“笔”书写乡风文明“底色”,真正使文明创建启迪心灵、惠及百姓,共赴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