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环保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近年来,如皋市创新生态环境宣传、保护方法,通过“板凳会”“积分制”“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等形式,持续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让美丽如皋建设的内生动力更足。
“小板凳”助力生态环境治理
为民办实事,了解民意是第一步。一张“小板凳”,成为如皋市不少村(社区)干部、工作人员走近群众、倾听民意的有效“助手”。
“金主任,最近我们经常闻到一股臭味,可能是本村某作坊在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味道。”去年秋天,在城北街道万新村的一次居民“板凳会”上,有群众向村干部反映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村干部在知晓这一信息后,第一时间到问题疑似地点进行勘察,发现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属实。
勘察时发现,该生产作坊现场环境“脏、乱、差”,不时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属于“小、散、乱、污”作坊,按照管理要求,必须予以取缔。万新村工作人员在与作坊负责人沟通时,负责人态度顽固、不予配合。面对这一情况,万新村工作人员随即在群众间安排了“板凳会”,作坊负责人在聆听了村民的现场评议和环保政策解读后,自知理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配合取缔了该非法作业点。
“搬张小板凳,难事有人管,烦事有人问。”这已经是万新村村民的共识。不起眼的“板凳会”,成了沟通基层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污染防治的攻坚利器。“以前,有些群众对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见怪不怪;现在不一样了,不仅加强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还能主动站出来,敢于与破坏环境的人和事作斗争,积极维护身边的生态环境。”群众对生态环境态度的变化,让城北街道工作人员更有干劲,对后期环保工作的开展也更有信心。
“小积分”激起生态保护热情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人人参与。在城北街道平园池村,一款名为“诚信积分 荷你同行”的积分小程序,正成为该村整治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的有力“法宝”。
据了解,这款小程序将人居环境、污染防治、建房管理、社会治安、乡风文明、公民道德等方面的100多条考核细则融入其中,启动电子化积分管理模式。为了方便居民查看积分情况,村委会组织人员在每家农户门前都贴上了门牌二维码,村民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各家的积分情况。
“去年四季度,我家得了80积分,我用积分兑换了3把衣架、一个盆,还有洗洁精、牙膏。通过参与活动,用获得的积分兑换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觉得挺好的。”村民孙秀稳开心地一边细数着自家的“战果”,一边说起下个月的“提分”计划。“这个政策好,搞好自家卫生,还有奖励。回去我就把院子收拾干净,争取下次得个满分。”
“小积分”不仅是管理方式的提升,也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管理机制的有效探索。最显著的成效,就是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高了,基层的污染防治工作好做了,村庄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如今,“你这个季度有多少积分啊?”已悄然代替“你吃饭了吗?”,成了平园池村村民见面问候的“新时尚”。
“小基地”播撒绿色低碳火种
去年12月,2023年南通市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评选结果出炉,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光大生物能源(如皋)有限公司、同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安定小学共5家单位在评选中脱颖而出,成功上榜。
这一成果对拓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渠道、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具有积极意义。“生态环境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对广大师生来说,美丽的环境就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安定小学德育处主任钱晓峰表示,学校将依托建成的农耕文化园、盆景园、香樟大道等载体,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发的“树文化”“彩虹桥”等特色校本课程,向师生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新人。
此外,此次入选的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凭借优越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打造出软硬件相结合的立体式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其开发的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的环保教育主题场馆,成为全市青少年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力载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皋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南通市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社会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凝聚起共建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