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别具特色、源远流长的非遗民俗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文旅流量。瞻淇鱼灯是歙县瞻淇村一项村民自发的民俗活动,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村民们做鱼灯、舞鱼灯,以手抵心,以鱼传情,鱼灯在村中摇曳、翻滚,将“年年有余”的祝福送到家家户户。
非遗流量
千年文化里的乡愁引力
“一戏,鲤鱼摆尾!二戏,鱼腾千里!三戏,鱼跃龙门!”
夜幕降临,激昂的锣鼓声响起,瞻淇村瞬间沸腾起来。只见六条四米长的“巨鱼”从祠堂鱼贯而出,灵动游弋,栩栩如生。
作为徽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瞻淇鱼灯便在古村的小巷中穿梭游动,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瞻淇村鱼灯队队长郑冬蛟率领队伍,在街巷间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作为瞻淇鱼灯县级非遗传承人,郑冬蛟坚持致力于瞻淇鱼灯的传承与传播。近年来,他开设直播、外出商演,以多种方式推广瞻淇鱼灯,令传统非遗走出村庄、焕发新生。
郑冬蛟介绍,过去,“鱼头”大多由村里有威望的年长者担任,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当起了“鱼头”,是表演者,也是组织者、推广者。“操纵‘鱼尾’的汪智航,是此行队伍中年龄最小的。瞻淇村是他的老家,这次他随父母回乡参加热闹非凡的鱼灯巡游表演,表演结束后,一家人返回城市。鱼灯队伍巡游至终点,在那儿守候着的李月花是参与本次表演的两位女性之一,她和同伴将参加鱼灯退场仪式。”郑冬蛟说。
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往往更具仪式感,“怎么过春节”是很多人会提前谋划的一件事。而赴一场热闹的鱼灯表演,无疑既能感受新春氛围,还能满足人们释放身心、重拾乡愁的需求。曾经一度面临传承困境的鱼灯,如今已跃然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顶流”盛景。
春节前,众多村民早早返乡,共同组织鱼灯会,鱼灯表演也从正月期间的固定节目,演变成了常态化的民俗活动。瞻淇村里,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八,每到夜幕降临,鱼灯起舞,为八方游客和归家游子锚定一个蛇年新春里“团圆”“欢乐”的支点,也促成了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乡愁引力。
质朴乡村
真诚待客中的温情拉力
今年春节,瞻淇鱼灯火爆出圈,吸引了上万游人涌入这个路边古村。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外侧的交通状况也备受关注。
在密集的车流和人流中,歙县公安民警、辅警坚守一线,连续奋战。他们积极疏导周边交通,维护现场秩序。从白天到黑夜,从晴空万里到细雨如织,他们的哨声从未停歇,守护群众的脚步也未曾片刻停留。
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三,随着游客数量急剧增加,当地迅速响应,加派志愿者力量为游客提供温馨服务。志愿者们分布在瞻淇村入口、停车场、观赏点等关键区域,耐心为游客解答疑问、指引路线,并协助维护现场秩序。与此同时,歙县交管部门也全员到岗到位,在各交通要道指挥交通、疏导车辆。歙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宣法中队中队长程建旺表示:“我们全员在岗,分布在各个重点路段,警车也在主干道上加强巡逻,全力保障群众平稳有序出行。”
春节假期,虽连遇阴雨,但瞻淇村的游客量不减反增。为不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失望,郑冬蛟与队员们达成一个共同信念:“雨再大也要把鱼灯舞起来!”
当日晚6时30分,嬉鱼灯活动按时开场。因雨水打湿绢布,舞动需要消耗更多气力,但队员们仍然配合默契,热情饱满,力求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无误、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79岁的老队员章永铭坚持亲自上阵擂鼓。郑冬蛟力擎“头鱼”,一边调度队形,一边高喊着“摸摸鱼头万事不愁,摸摸鱼尾顺风顺水”等祝词,鼓励游客上前互动。
“我还以为不演了,没想到演出正常举行。很惊喜,很感动,很值得,每个村民都在用最大的诚意迎接我们。”江苏游客杨女士激动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一度交通拥堵的突发状况,北岸镇呈村降村的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自发组织,为堵在路上的司乘人员送上一颗颗热腾腾的茶叶蛋。有的村民还准备了热水,送给需要的游客。
大家纷纷为村民们的热情与诚意点赞。有游客表示,虽遭遇拥堵,但这份来自村民的关怀让他们倍感温馨。大连游客张先生写来感谢信:“我遇到了太多善良的瞻淇本地人,他们热情、友善、好客。有趁着顾客妆造间隙帮我拍照的陌生摄影师,还有让我去她家二楼观看鱼灯的姐姐。出门在外旅游,竟然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大家的共同守护,不仅保障了这场充满乡愁的民俗表演的延续,也让精神原乡的质朴得以表达,凝聚了非遗文化的引力与村落温情的拉力。
文旅进阶
全域联动下的长虹推力
借瞻淇村的鱼灯说开去,如何让古村落在文旅热潮中焕发新活力,引导浓浓乡愁化为歙县乃至黄山文旅产业发展的进阶动力?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瞻淇鱼灯曾多次出圈,乃至被外交部在海外社交媒体推荐。乘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东风,不少游客开启了“跟着非遗游歙县”的奔赴。其中少不了当地的文旅营销。
在歙县的文旅传播中,基于传统年味的坚守及游玩项目乃至营销的“攻掠”,让瞻淇村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流量到达之后,歙县不仅珍视了非遗的引力,展现了村落的拉力,更在全域联动的反应下,滋生出文旅产业进阶长虹的推力。
比如,充满人文关怀的公开信语。对于市民,歙县说,“春节期间游客聚集、车辆骤增,为此,我们倡议让路于客,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让位于客,尽己所能有需必帮;让景于客,错峰出行避免扎堆。深渡码头的晨雾、璜田戏台的徽腔、竹山书院的墨香,皆是歙县想与您细说的家常,这个冬天,让我们换种方式与故乡相拥。”对于游客,歙县说,“如果哪里有鱼灯哪里就是家的方向,那么请相信,您就是我们最珍视的家人。我们同步推出了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等嬉鱼灯表演,供大家尽情体验。请您留下来,再看看,让我们以最好的一切作为回馈。”
在公开回应的同时,歙县还给予了不同解决方式,让年味得以共享,也让歙县更多有趣有味的非遗以及村落有了出镜的机会。
再比如,快速接入科技的流量控制。2月1日,歙县文旅为瞻淇开启了“预约制”,通过分段进入优化游客的游玩体验。同时,新增停车场和免费摆渡接驳公交车,开放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区域,全力以赴迎接游客。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乡镇还设立了便民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
这些年,基于对深厚文化底蕴的不断发掘,歙县以游客为中心,积极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断上新潮流玩法、解锁多元体验,成就了瞻淇鱼灯的火热。
对于歙县来说,未来还需用“绣花功夫”提升本地文旅产业服务能力,提供更多以文化为内涵的文旅场景、业态与空间,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鱼灯璀璨,照耀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乡愁的归属、原住民的热情,更是游客的愉悦、产业的发展。年味正浓,期待与您在歙县,共赴一场“鱼灯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