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全面发力

  2023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位居世界城市前列;口岸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0.7万亿元,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排名位列第六;在国际航运中心的排名升至第三;科创方面,去年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昨天召开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公布了近年来的“成绩单”。伴随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上海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也大幅跃升。

  经济新动能充沛

  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新动能。2023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据介绍,上海已搭建国家级(3家)、市级(11家)两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形成100家国家级为引领、915家市级为骨干、2000余家区级为支撑的企业技术中心三级创新网络,聚焦EDA、智能计算、人形机器人等方向,构建产业生态型创新联合体。

  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框架,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迈进。在加速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化转型”的过程中,上海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是国家级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双料冠军”城市。同时,上海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实现营收总额30813.0亿元,同比增长3.75%。

  国际竞争力攀升

  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日益完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持续增强。2023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337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今年一季度866.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35)排名中,上海位居全球第六位。中外金融持牌机构持续向上海集聚,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持牌机构1771家,其中外资持牌机构占比超过30%、达到548家。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功能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保持全国领先。

  尤其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上海不断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浦东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等先后落户上海。

  全力提升贸易枢纽功能,国际贸易中心持续提质升级。2023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0.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5.5%,占全球比重达到3.6%左右,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新型国际贸易同步加快发展,2023年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扩展到577家。贸易型总部和功能性平台也加快集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千亿级市场平台数量达到1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971家。

  枢纽港建设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持续提升。202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交易;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开启商业运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排名从2014年的第七位逐步升至2023年的第三位。

  与此同时,上海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全球首条跨太平洋绿色航运走廊——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实施计划纲要已在“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正式发布;上海港LNG“船到船”加注作业实现常态化,2023年加注保税LNG26万立方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LNG加注港。

  数智服务方面,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1.0版、“上海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空运通”上线运行;持续扩大区块链技术在港航领域的应用,2023年上海港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总放货提单35.64万票,同比增长21%,合计约105.16万标准箱。

  科创策源强化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持续强化。2023年上海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4.4%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10%左右。上海市财政科技支出528.1亿元、增长36.7%,其中市级财政支出265.3亿元,基础研究支出占比达23.6%。

  科技企业数量同步增长。2023年上海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2022年2.2万余家),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21.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2件。3家在沪国家实验室高水平运行,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设施建成。

  同时,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共同构成的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稳步壮大,启动实施第二批28个联合攻关项目,其中围绕三大先导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需求,共同布局实施8个攻关项目。(记者 叶宇 吴丹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3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