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医保局紧扣参保群众需求,持续优化经办服务体系、路径及方式,力求办事流程最优化、选择多元化、成本最小化,以“小切口”推动医保服务效能“大提升”。全年实现“16+4”惠民措施落地,办结事项282.37万件。
聚力“立体办”,完善服务体系。织密“县有大厅、乡有窗口、村有柜台、组有网格员”的四级基层服务网,拓展15分钟“服务圈”。全市申报12家医保服务示范点,划分基层网格15646个,配备网格员1.9万余名,协助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城乡居民参保筹资、医疗救助入户调查及意外伤害情况核实等工作,推动居民参保报销等业务实现一次提交、联动办理,完善“线上办、联动办、延伸办”的立体服务模式。累计签约2000余名医保管家,通过集中轮训、以干代训、视频连线等形式,开展“医保明白人”培训59场,覆盖1500人次。
聚力“放心办”,优化服务路径。建立业务办理协作机制,增加网点服务事项,实现医保窗口“一站式”通办。乡镇医保办、医保站增加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异地转诊人员备案、协助开展门诊慢特病待遇网上认定等9项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持续开展“做医保问题清醒人”调研活动,现场发放问卷3000余份,汇总各类医保意见建议9条,梳理解决问题16类。组织业务骨干到村开展医保政策宣讲,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医保服务窗口,累计开展活动120余场,覆盖406个村(社区),面对面服务群众5900余人次,实现高频事项村内办理。
聚力“智慧办”,创新服务方式。夯实信息化支撑基础,拓展新应用领域,提升信息化水平。医保码结算占比、电子票据上线机构,慢病鉴定系统应用,以及编码校验、全场景应用、协议维护等指标居全省前列。2024年,通过OCR医保智能审核系统报销4.4万人次,医保支付1.6亿元;全市93.7%的定点医药机构接入“追溯码”,采集数据近300万条;上线医保钱包,实现个人账户跨省共济,为参保群众提供多途径的支付方式;15家定点医疗机构启动“日结算”模式,实现“当天发生、自动归集、即时汇结、次日到账”;上线医保网络态势感知平台,定期等保测评和漏洞扫描,确保医保系统信息安全。